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诗歌创作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小诗,生命,新诗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诗歌创作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诗歌创作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是: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是个创作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宗白华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著作颇丰的诗学家、美学家
首先允许我读一首他的诗
《世界的花》
世界的花,
我怎能采撷你?
世界的花,
我又忍不住要采得你!
想想我怎能舍得你,
我不如一片灵魂化作你
宗白华的小诗意象新颖、 风格独标, 其中活跃着自然生命的感悟、 宇宙万象的体会, 既有理智的清醒与深邃. 也有情绪的纯真与感动, 传达了诗人的人生立场与生命情怀。
而以明澈的理性引领创作实践.是宗白华较一般新诗诗人优越的地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宗白华创作的诗歌多属于“小诗”,小诗是一种变异的诗歌形式,即兴式,多以三五行为一首的短诗,表现刹那间的情绪和感触,寄予人生的哲理和思想,并执着于意境的追求,引起读者的联想。
他的小诗意象新颖、风格独特,其中活跃着自然生命的感悟、宇宙万象的体会,既有理智的清醒与深邃,也有情绪的纯真与感动,传达了诗人的人生立场与生命情怀。
我先简要介绍宗白华的生活及创作经历,再结合具体的诗歌文本,谈谈他诗歌创作上的艺术特色。
01 宗白华的生活及创作经历
从少年时代起,宗白华便受着一种诗情的热烈鼓舞在他的心底深处,发乎天性中对于大自然的深情酷爱,湖山美景在他单纯清灵的心里有着莫大的势力,他后来在《我和诗》一文中说到:
“一种罗曼蒂克的遥远的情思引着我在森林里,落日的晚霞里,远寺的钟声里有所追寻,一种无名的隔世的相思,鼓荡着一股心神不安的情调;尤其是在夜里,独自睡在床上,顶爱听那远远的萧笛声,那时心中有一缕说不出的探切的凄凉的感觉,和说不出的幸福的感觉结台在一起”。
少时,他仿佛能与大自然的月光雾色溶化为一,漂浮在树林闻,随着萧声、笛声孤寂而远引。1913年在青岛的半年养病生活,更是宗白华生命里最富于诗意诗境的一段。尽管这半年里,他并没有写过一首诗,然而,对他来说,那段时间的生活本身就是诗。
16岁的青年心襟似春天的天空,像碧波万倾的海面,没有一点尘滓,俯瞰波涛万状的大海,自守了明爽的天真。在宗白华心里,诗的萌动其实早已有之,只是暂时还没有获得一种有机的形式来将心中的诗情抒发为一个“个体生流”的表现、一个活动自由的艺术形象罢了。
1914年的寒假,17岁的宗白华,来到了恋人表妹虞芝秀的家乡,那是一座浙东万山之中一个景色幽美的小城——上虞。初春的地气,早早地在一片青山绿水间蒸发开来,周围山色微丽清奇、似梦如烟。远近高低,浅蓝深黛,湖光峦影笼罩得人自己也觉得成了一个透明体。
宗白华陶醉在诗一样的爱、诗一样的自然山水和诗一样的生活里。那颗初次沐浴了爱情的心,迎着晨起的太阳,无声地战栗地开放。他在这个时候忽然间找到了发而为歌的形式,年轻的宗白华即兴写下了《游东山寺》一、二、《别东山寺》、《赠一青年僧人》等四首记游诗,这里仅摘录两首:
“振衣直上东山寺,万壑千岩静晚钟,叠叠云岚烟树抄,湾湾流水夕阳中。祠前双柏争犹碧,洞口蔷薇几度红?东晋风流应不远,深谈破敌有谁同。”(《游东山寺之一》)
“游履东山久不回,依依怅别古城隅;千峰暮雨春无色,万树寒风鸟独徊。渚上归舟携岭月,江边野渡逐残梅。回头忽见云封蝶,黯对青峦自把杯。”(《别东山寺》)
一线清凉幽远的意境,在诗中久久徘徊,这是宗白华第一次写诗,用的是旧体七律的形式。后因宗白华感到心中的情绪倘若用旧体诗表达,容易显得老气横秋,所以便很少再写旧体诗。
“五四”前后,宗白华深爱德国浪漫派文学,其中尤以歌德的小诗最为投合他的情趣。同时,当时诗坛上郭沫若、冰心等人的诗歌创作,也引起他对于新诗的注意。
于是,宗白华开始尝试新的形式、新的意象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深心的感动。《问祖国》就是他第一次新体形式创作的诗歌:
“祖国!祖国!/你这样灿烂明丽的河山,/怎蒙了漫天无际的黑雾?/你这样聪慧多才的民族,怎堕入长梦不醒的迷途?/你沉雾几时消?/你长梦几时寤?/我在此独立苍茫,你对我默然无语!”
痛其不幸,哀其不争,吁求祖国和民族强盛的热切希望,在诗中化为深沉而纯洁的爱国真情,传达出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唱出了一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在新诗的意象构造方面,《问祖国》还显得比较简单、粗糙,较之宗白华以后创作的那些小诗,其热烈浓重的情感由于太过直白而使诗味少了一些曲折幽远的含蓄。
不过,这是宗白华第一次在新诗领域进行直接的创作实践。更何况,在《问祖国》出现之前,中国新诗运动中还未曾有过像它这样真切动人地表现一代青年中,普遍存在的爱国优思的作品。这首诗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很强的时代感的好诗,在新诗的初创阶段实在不可多得。
1921年冬天,正在柏林大学求学的宗白华,苏醒了心中深藏已久的诗歌创作欲望。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宗白华进入了他一生中诗歌创作的最活跃时期,连续写了四十多首格调清新雅丽、意味深隽启人的小诗。
当时,宗白华身居欧洲文化中心之地,亲身感受到近代人生的种种悲壮与奋斗、兴奋与彷徨。都市文明的韵律、日耳曼民族对力量的热烈憧憬与追求,在宗白华年轻的心中时时激起一种乐观的期待,他说:
“对于近代各问题,我都感到兴趣。我那样悲观,我期待着一个更有力的更光明的人类社会到来”。
与此同时,始终萦绕在他内心深处的那份超逸情致、清远意绪,又带领他在莱茵河边的故垒寒流、残灯占梦前,做着古典的、幽眇而浪漫的梦想。因而,这时期宗白华创作的那些小诗,无论是歌唱人生、赞美自然,还是颂扬纯真的爱情,常常都在无限热爱的感情里,又夹有许多凄清、深远幽邃的情调。
他个人内心世界的觉悟与忧惚,在诗中合成了一曲悠扬无尽的生命音乐:人们仿佛听见了清澈见底的小溪在潺潺流淌,也像看着雪白轻柔的流云在蓝色天际悠悠漂浮,有一种轻风浮掠般的美感享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