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联是一味追求平仄而失了意境好,还是换成不对仗的字兼顾意境好呢?
对联,平仄,意境对联是一味追求平仄而失了意境好,还是换成不对仗的字兼顾意境好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关于这个问题是人者见仁,智者见智。头条虽藏龙卧虎,群英荟翠,但知识层次,所受教育,工作家庭环境参差不齐,所以不能要求作品,联对,都达到同一水平。无论那层文化底藍,参于就好,给作者增添人气,开心快乐是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对联必需要遵循规矩,即首先要讲究平仄对应,才能展现对联的独特魅力,朗朗上口,其次要考虑如何在平仄的基础之上意境更佳。中国的语言词汇博大精深,如果积累的词汇多必然会平仄意境都很完美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大家都知道,对联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我国最富于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艺术。如何看待对联中的平仄对仗问题,我想谈点以下看法:
讲究平仄对仗是对联不可或缺的。我国之所以会产生对联这门艺术,是我国独特的文字特点造就的,单体美丽的方块字,每个字都有它的音标,这是其他文字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此,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对联这门艺术。
自古至今,无论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凡是有些文化的,大多都热衷于对联这门艺术,其原因,主要是对联的这个“对\"字吸引了人们,因为对联讲究平仄对仗,词性对偶,点燃了人们热情去研究它,探讨它。当然,当我们去注意对联的平仄时,也不能忽视了意境。这就更增添了对好一幅对联的难度,也是这门艺木能得到传承的根本原因。
生活当中,我们都有这种体会,每当碰到一幅好的对联,读起来感觉朗朗上口,好象有一种音乐感,这就是平仄对仗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因此,我们还是不要忽视了对联应有的规则,这对于每个真正喜欢这门艺术的人,才是难能可贵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可以告诉诸位师友:
什么国学?不讲平仄格律对偶能不能纳入国学经典嗎?讲究平仄对偶
方为\"对\",:格律工整对仗方为\"联\"
平仄是阴阳的化身:五行是自然科学的見证。古为今用吧!
(卢灿光囬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哈哈,六十岁以前,我都是“意对”对对联。而且很多年。但凡熟人让我为他们红白喜事,祝寿,开业等写对联,我都义不容辞。觉着还挺好。
退休没事了,认真读了有关对联学的专业知识书籍,才懂得了对对联的格律。懂得对对联真的很不容易。尽管我尚属“初小”水平,可我仍坚持用对联的格律要求对对联。
对对联是门学问,也是一种文字游戏。
作为学问的对对联,是必须按照格律的。
第一,出句和对句的字数相对应,就是出句几个字,对句也得几个字;
第二,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反,否则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联。
第三,出句和对句的节奏相同,但词性相对。否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联。
第四,出句和对句的意境相对,简单说就是出句意境表达天上,对句的意境必须在地上;出句的意境表达的是风,对句的意境必须是雨等等。以上这些用格律知识的对对联,其中,平仄格律是必须遵守的。
把对联作为文字游戏的“意对”,相对简单的多了,只要意境相对就行。换句话说,就是“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不过,这种对联就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对联,也算不上什么学问了。久而久之,对联这门学问恐怕会失传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样的意见,我真是难以苟同。因为对联是古中华文化的一种形式。它之所以称为对联,就是有一定的规矩。否则就叫短语,或者叫文字短句就得了,干啥非叫对联呢?
其一,是对联就要遵守平仄要求,按照要求来出联,按照要求来对联,才能对出好联,对对的对联。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一般上联都是仄起平收。如\"生意兴隆通四海,其中的\"海\"字是联的尾字,仄韵起。下联是\"财源茂盛达三江\",其中的\"江\"字是尾字,平声收联。海对江是对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