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进步有无促进作用?
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进步有无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通过才学考试来替代以前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凭血统、品行、门第评定的方式,体现社会公平公正。
弊:(1)考试单一,忽视实践能力
(2)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3)考试采用固定程式,成了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
好了,小生讲史就到这里,谢谢支持,关于科举制度的利弊,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进步当然是有促进作用的。
在科举制之前国家选拔官员制度主要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为主。在察举制后期:举秀才而不知书,察孝廉而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的现象层出不穷,选官的权利也由世家大族所垄断,选拔出的所谓“人才”已经不符合统治者的需求,而作为察举制的升级版本,九品中正制后期也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选官权利被门阀所控制,下层人民无法通过合法渠道进入上层社会,社会已然呈一片僵死之势。在这种时期,最需要出现一种全新的人才选拔方式,来缓和这种局面,于是便出现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出现,首先其一,不仅使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使中国文官政治日益成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对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有及其深渊的影响。
其二,科举制度打破了原有世家大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也使得广大平民百姓有了出仕的可能,天赋高点的穷苦百姓,也就就可以通过这种制度脱颖而出。
其三,科举制度不仅为政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官员,而且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后期中华民族留下重视教育,崇文尚学的文化风气!
凡事有利有弊,科举制度虽然解决了国家人才的选拔,培育了浓烈的文化风气的问题,但是,也使得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满清时期,官僚队伍的壮大,也使得科学研究领域人才相对薄弱,也为后期封建统治制度的崩溃埋下伏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科举制对中国历史进步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促使儒学得到发扬光大。但因为只注重儒家经典,对自然科学等其他思想忽视甚至压制,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列强,致近代的屈辱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一种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开创了平民取士的先河,扩展了封建统治阶级引进人才的层面,大量出身中下层的人才得以进入管理阶层,这在历史上无疑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一看科举制实行之前的官吏任用方式,就能更好地认识到这一点。
科举考试的情景
周代实行“乡举里选”的方式,即由“乡老”(族长)等选拔本乡土的贤士,经过地方长官的层层上贡,直达中央。看似开明,实际上主要由统治集团内部成员所世袭领有,所以周代的选拔也被称为“世卿世禄”制度。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具有决定性的举荐权掌握在皇帝以下的各级官僚权贵手中,一般没有门路的布衣平民,几乎没有被察举的可能性。
魏晋时期,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士制度更是看重出身,门阀和氏族在这一时期极度鼎盛,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民间取材只是纸上谈兵,还让这些门阀世家更加便利地把持了朝廷权力。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开始推行是在隋朝,真正成型于唐朝,宋朝则达到其黄金时期。
科举考试不限年龄的
史学界认为,隋朝大力推行科举取士,是隋文帝为了打破门阀世家的政治垄断,建立真正的封建皇权所需。
中国的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共经历一千三百余年。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朝代的更迭,科举制度也在不断的演进,但可惜的是一种退化。从内容到形式对读书人的思想限制越来越严。
唐代时的科举侧重诗词歌赋,宋代早期最为务实,比较注重士子的实际能力。自北宋王安石开始废诗赋取经义,将取士内容限制到儒家经典的狭窄范围内。南宋时经义形成“有定格律,首有破题,破题之下有接题”,然后有小讲、大讲、余意、结尾等固定段落, 此时经义已具八股雏形了。
到了明朝中叶,形成极为固化的八股文形式。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一时期的科举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制度本身极其完备,参加科举的人数和范围创历史最高。
开榜时的盛况
所以,王安石推行经义取士是科举制度的一个分水岭,科举制度的积极性日少、消极性日增,至明清两代,科举虽达于极盛而自身的弊病亦达于极甚。通过此种途径选取的官吏自始至终处于一个专制、封闭的社会环境中,根本无法接受新的思想、学术、技术的影响,这也是明朝开始中国失去革新精神的根本原因。
科举制从无到有,再到消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我们应该以辩证和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