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犯错了,该不该打?
孩子,父母,规矩孩子犯错了,该不该打?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四,教育是因材施教,还是无差别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强势灌输的幌子,毕竟我们连自己有什么才能都不清楚,岂能妄议孩子有什么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态度让孩子在“自然世界、社会人文和无差别学科”中无差别学习,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
教育的压抑,正在侵蚀着孩子的童年和未来!
致敬:
千千万万的孩子才是我们的事业,若您觉此文不错,请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助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打孩子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但有时候可以解决一些原则性问题。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惹得家长们怒发冲冠,相比较那些言语比较匮乏的家长就采取了打孩子这一无奈之举。但即使这样,也要分情况而论。
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错误,家长切忌不要打孩子,如果孩子一在学习上犯错,就一味的打孩子,那只会造成孩子的抵触,甚至厌学,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如果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话,还是避免和孩子的正面交流,以免自己的怒气值飙升,控制不住打孩子。或者换人来说,总之为了不造成孩子对学习的抗拒,家长们还是要做出牺牲的。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指的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生活技能与习惯的学习。
除了学习上的错误,孩子生活中也会犯一些错误,尤其是一些原则性错误。比如破坏公物,偷盗等。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必要时可以给与一定的敲打,让孩子意识到原来这是错的,并教导孩子如何去善后,比如道歉,写检查等。
所以打孩子可以,也要分情况,当然最好不要轻易使用暴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古话曾被许多父母当成教子“座右铭”。而对现代父母来说,“打孩子”恐怕是最不被认同、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少父母往往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动了手,事后又生怕给孩子留下心里阴影。针对年轻家长们的困惑,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美国塔尔沙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王涛表示,美国有句谚语是“把你的棍子闲置不用,就会宠坏你的孩子”,也就是说,孩子可以打,也应该打,但打孩子可是一门学问。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将失去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将学会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会失去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将学会谦卑和自信。没有不懂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立规矩的父母。“打”是立规矩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打孩子需要掌握四个原则:
1、打孩子不能带情绪。很多父母打孩子并不是出于立规矩等目的,而是被情绪所左右。他们在打的过程中很解气,但打完又心疼,这种感觉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感觉是,决定打孩子之前很心疼,真正打孩子的时候更加心疼。有些家长可能会有疑问:假如气都消了,还有必要打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教育孩子的原则是:带着规矩去打,即使情绪没有了,但规矩还在。其实,当你很想打孩子的时候,往往是最不能打的时候,因为你有情绪。当你愤怒过后不想打孩子的时候,却是你应该打的时候,因为规矩不能随便改。
2、打孩子前要交流。为了避免带着情绪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语言交流。要清楚而理性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打他,打几下,这是立规矩的过程。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爸妈要打你,是规矩要打你,规矩在父母之上。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爸妈要打你,是规矩要打你,规矩在父母之上。这个过程对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能控制情绪,言简意赅,但态度要坚决。
3、不能用手或鞋子打,要“专物专用”。有些人在孩子不听话或犯错时,盛怒之下,一把就将孩子拉过来,抡起巴掌、抄起扫把、脱下拖鞋就打,但这种随意的做法只会让孩子害怕家长,而对自己的错误认识不足,对认错和改正错误更是没有任何帮助。打孩子的时候需要用特定的“道具”,比如木棍和藤鞭。新加坡人的家里都有一根藤鞭,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会先跟孩子交流,指出其错误。这样“专物专用”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疼爱他才打他,而是因为他犯了错,父母不得不打他。父母充当的是一个执行者,而“道具”,如木棍等,就是规矩的具体体现。这样才能让孩子害怕规矩,而不是害怕父母。
4、孩子犯错,父母也要一起受罚。正所谓“养不教,父子过”,孩子犯错,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教育存在纰漏。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还有时候,爸爸妈妈自己都没有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所以,带着爱打孩子的原则之一就是,父母也要跟着受罚。比如惩罚孩子之后,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因为这件事过去强调得少,导致你犯了错,被惩罚,所以爸爸也要自罚不吃饭。这样孩子体会到爱,而不是恐惧。
核心提示:为了避免带着情绪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语言交流。要清楚而理性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打他,打几下,这是立规矩的过程。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爸妈要打你,是规矩要打你,规矩在父母之上。这个过程对父母的要求很高,父母要控制情绪,言简意赅,但态度要坚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是武力教育和说服教育相结合。
我是一个乡镇寄宿学校的教师,在学校里面见过各种各样的孩子,有调皮的,有认真学习的,有不爱沟通的,有经常犯错的,可是作为老师,要一视同仁,不能说因为孩子学习好,就要适当的纵容,不能因为孩子学习差就经常的让孩子家长到学校来。对待学生要因人而异,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上课听讲的效率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因材施教,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上一篇:记者:巴萨欲5000万欧出售乌姆蒂蒂,切尔西、阿森纳有意!你觉得巴萨可以出售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