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歌颂了什么品格或志向?
菊花,橙黄橘绿,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歌颂了什么品格或志向?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间“进士”。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赞颂了像“傲霜枝”一样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像“荷、菊和橘”一样的高尚节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赞颂了菊花坚毅不屈的傲骨,面对寒霜,依然怒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一首咏菊诗,歌颂菊花不畏寒冷所压,坚强不屈的生存风格,以菊拟人,暗示做人要向菊花一样坚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勇往直前。
秋季寒风送冷,一天比一天凉,万物凋谢,百花零落化作尘。唯有菊花香如故,迎风傲雪依然绽放,那一珠珠耐人寻味的秀菊,披着冰凉晶莹的露珠,顶着飒飒的秋风,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看那白色的金丝菊,吐丝含蕾,晶莹剔透,洁白无瑕;金黄色的大菊,雍容华贵金灿灿;红菊绚丽多彩,红的象火,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紫菊苍劲有力,凝重浑厚。在万物萧条的秋天,看到秋菊仍在冷风中怒放,让我联想到唐刘禹锡的一首写秋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睛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菊花给秋末的大自然增添了美感,也为悲秋的人增加了前进的动力。每当看到这多姿多彩的秋菊,总会自然想到苏轼下一句诗的提醒,“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人类的收获季节,远远望去田野一派金黄,枝头硕果累累。稻谷籽粒饱满,沉甸甸的压弯了腰。金黄是它成熟的丰韵,饱满是他历经风霜的体现。我虽已步入了人生的秋天,愿人生的秋天也金黄灿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歌颂了什么品格和志向?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是苏轼写的《赠刘景文》的绝句上联。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句主要:歌颂荷叶(对荷花)无私的奉献精神。
表现菊花身残志坚的品格和孤标傲世的志向。
苏轼的《赠刘景文》绝句上联,不仅仅只为表达荷叶的精神,和表达菊花的品格和志向。而是为绝句下联,做好铺阵的作用。
下列我们欣赏绝句的全文:
《赠刘景文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绝句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托举可挡雨的荷叶也枯败了;花叶凋零的菊花,枝干还在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你一定要记住,那正是初冬的橙黄橘绿的季节。
《赠刘景文》绝句写作背景:
苏轼知杭州时(1090)做此诗。刘季孙,字景文,北宋开封祥符(今属河南开封)人,时任两浙兵马都监,也在杭州。苏式看重刘景,与他诗酒往还,交谊颇深。
一、《赠刘景文》绝句的上联,是问答题所在。其实“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此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
上联在全诗中,起到对全诗的衬托作用。
1.全诗,诗人只想歌咏初冬时景物:“橙黄橘绿”的景致。
2.为很好的表现出初冬的“橙黄橘绿”的景致,诗人高度概括了秋末冬初的荷花和菊花的残景图。
①写荷花,只写荷花的失绿失红之时;茎叶枯败,无力高举枯叶伞盖之时。
②写菊花,只写菊花的凋零、枯叶落败之象。
3.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
①不写荷花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样的诗呢?
但我们试想一下,那无边青翠碧绿,亭亭玉立绽蕾盛开的荷花,在阳光的辉映下开的是多么的娇艳迷人。
②为什么不写菊花类似“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代元稹《菊花》]的诗呢?
但我们可以想到,盛开的菊花,在秋天的百花之中,能有几种花能与它相媲美?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荷花和菊花最美的时候呢?
这是因为,荷花和菊花最美的时时候,不能体现:
1.就荷花而言,“菡萏”(荷花)从花蕾到盛开,荷叶始终都是陪衬,起到衬托、增加“菡萏”(荷花)姿色的作用,虽不可或缺的,但始终在默默的奉献,而这种奉献往往被人忽略。只有“菡萏”(荷花)凋谢,荷叶茎杆难以擎住如伞盖的荷叶时,人们才会清醒的认识到“荷尽已无擎雨盖”句中的荷叶,是多么具有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
上一篇:如何鉴别手机的真实内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