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歌颂了什么品格或志向?
菊花,橙黄橘绿,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歌颂了什么品格或志向?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坚韧不拔、不服输、有气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首诗的全文是: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此诗写初冬。
第一句写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销翠叶残。”王国维乃谓“大有‘从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苏轼此诗首句,殆更过之。夫留得枯荷,尚能听雨,近则连枯叶亦无之,其衰飒至极矣。
然则作者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
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无力回天,则全诗必成虎头蛇尾,强弩之末。
而作者乃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所谓“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炫目摇情的色彩,真使人疑为神来之笔。然而作者除了用几个植物名称和几种简单明快的色调之外,再无其他噶枝蔓之句,这就给予作者一种踏实稳重、矜平躁释的美的感受。古人说:“情随事迁”。而东坡妙处,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渐凋残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虽说用笔雅淡温柔,却具有不尽的蓬勃朝气。写冬景而能化凋谢零落为饱满丰硕,非贤如东坡诚不可臻化。
然此诗乃东坡写赠刘景文者。刘固以世家子弟而潦倒终身,年近六十,犹朝不保夕。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与刘一见如故。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穷而长此颓唐下去。就此诗首句而言,荷所以比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辰,难免潦倒失路;次句言菊,菊所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总不免多向消沉颓唐一面着想;而对于读书人,特别是对有理想抱负者来说,却还有收之桑榆、获取丰收的一面。所以诗人乃以三、四两句对刘勖勉有加,给以支持,使刘认识到前景还是大有可为的。“橙黄橘绿”才是人生最成熟的收缘结果之期,这使刘不仅看到荷枯叶尽的一面,还有傲霜雪抗严寒和收成果实的一面,希望他能振作起来,坚持下去。只是诗人纯用比兴手法,没有把本意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罢了。
东坡作此诗时年已五十五,也已步入老年了。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旷达乐观,主张应多方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因年老而颓唐消沉。然则此诗也不妨看做诗人本身的一生写照。盖苏轼一生,坎坷挫折,亦云多矣,却始终没有被逆境吓倒,而稍摧其志。然则此诗固亦夫子自道也。其身后“橙黄橘绿”,使千载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艺术果实,也算是美不胜收了。故窃以为如仅以景语之美来赏析此诗,犹属皮相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感谢邀请。
荷尽已无擎雨盖,双菊犹有傲霜枝。这是苏轼写的一首诗,叫做赠刘文景。全诗如下:荷尽已无擎雨盖。双菊犹有傲霜枝。一连好几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我们也都知道。荷叶在古代就象征清正廉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之说。而菊花呢,特别是在中冬天的盛开的菊花。那种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傲然气节。激励了无数的文人雅士。在寒冷的冬天百花凋零。菊花盛开,但无奈被北风打下去,却不愿被吹落枝头。因此诗人在这里,用菊花和荷叶。来赠送给友人,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
那么苏轼,我们也特别的了解。他就是我们的苏东坡。实际上来说,苏东坡他本身有一种很乐观、豁达的情怀。在他的诗中无意不体现出他这种开朗与豁达。比如,“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特别震撼,也激励着人们要学会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再比如他写的《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是苏东坡在他的《赤壁赋》中写到的著名诗句,在这里苏东坡他已经看透了整个人生。他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觉得人在茫茫宇宙中却是微不足道的。哪能够像长江一样滚滚东流,奔腾不息呢?但是面对人生的这种渺小,苏东坡,他并没有感到自卑,相反更加豁达开朗。在后面他又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一种豁达开阔的胸襟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更加了解人生,更加懂得人生。这也是我们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上一篇:如何鉴别手机的真实内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