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法律是讲证据的,判决的时候会不会考虑人情世故,是非道理呢?
证据,法律,人情世故法律是讲证据的,判决的时候会不会考虑人情世故,是非道理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法律是讲证据的,判决的时候会不会考虑人情世故,是非道理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尚可网]中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法官除了精通法律外,还应具备哪些其他素质呢?
有人回答说,法官除了精通法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知晓公序良俗及风土人情。
本人以为,这样的回答是可以成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法官尽可能地参考公序良俗和风土人情办理案件,且不是离社会大众更加接近,这样的处理结果且不是更加有利于社会大众参照执行?因此,这样的判决结果的社会影响力肯定会大于判决结果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官办案,不仅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还要更多地考虑判决结果对公序良俗和良好风土人情建设的推动和维护作用,据此,可以肯定地说,法官办案不仅要讲证据,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公序良俗和风土人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近有个调岗的案子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找过我。
案子本身比较简单,就是对劳动者进行了降职,劳动者觉得是单方变更合同,单位觉得是用工自主权。
劳动者的观点:我辛苦工作,突然降职显然是违法调岗,用人单方面调岗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应当支付补偿金。
用人单位的观点:我一直是想培养他的,做工作确实可以,但是没有管理能力,几个月下来工作特别混乱。企业有用工自主权,不可能只能上不能下,依法调岗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我想问题主的是你觉得道理在哪边呢?
多数都是在双方都觉的很有道理的时候才会有争议。像这个案子,劳动者就需要证据证明劳动合同是否无法继续履行。单位就需要有证据证明调岗具有合理性,比如没有侮辱性、惩罚性,劳动待遇没有明显降低。
法律不是只讲证据,特别注意的是法律首先是价值判断。
一方想如果适用符合自身利益的法条则需要有证据去证明,否则就用嘴说么?那我估计你还不一定说的过对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求对别人法律公正,对自己却要法外留情,这是就是人性。说不定那些骂完别人受贿的人,放下手机就得想想哪个部门有亲戚朋友,送点礼给自某点私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常情况下是只讲证据 不讲人情世故,但非正常情况也很多 比如舆论压力 一定程度的会影响判决 要是一些案件当成典型了 那就得从重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法无情理、只用法理。
左右和泥、无法无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民事调解部分便是掺入人情事故等因素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来回答一下,人情世故其实就是非强制性的自然社会规范,而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
但是并非法院判决不参考人情世故,民法当中如果该领域没有法律规定,可以依据民俗,村规民约进行判决。
刑法其实有时候也会考虑人情世故,比如我还记得2015年司法考试真题,母亲和女朋友掉水里你救谁,答案是救母亲,不救助母亲的行为是犯罪。但是在实务处理当中,即便是先救女朋友,以至于没有救到母亲,也不会做犯罪处理。
再比如母亲抱着孩子,由于母亲的疏忽以至于孩子从楼上掉下去摔死了。这种情况也是犯罪,过失致人死亡。但是有时候实务当中也没有处理,母亲死了孩子已经很可怜了,也不忍心再把母亲抓去坐牢吧。
再说说前段时间比较热的张扣扣为母报仇案,我还特意查了一下当年他母亲的案子,杀他母亲的人是未成年,并且积极赔付,再加上他母亲也有过错先动手打人。或许张扣扣为母报仇有一定情感支持(也就是说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法院判决不仅仅针对个案,更是对社会的一种引导,张扣扣不死,变相鼓励报仇,这对于国家和社会肯定是不利的。因为任何人未经审判不得确定有罪,就像金庸武侠世界里,那些大侠误信人言错杀好人例子比比皆是。换而言之,个人理解的正义,或许并不是真正的正义,对于评价是不是正义本身需要科学的一套制度,这也是我们法律人所做的事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