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到底是什么样的?
情感,哀乐,这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到底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虽然选择了主动放手,和自己爱的人告别,以优雅的微笑的姿态。但当对方消失在人海尽头的时候,“我”就没有再掩饰自己的悲伤和痛苦,直接哭了出来。
这就是“笑着哭”,所以才会最痛。对比的冲击,不得不放手的无奈。
《六楼后座2:家属谢礼》中的告别式
《六楼后座2:家属谢礼》是2008年上映的一部电影作品。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老太太在死之前,和所有的年轻人说,我希望我死的时候,你们能给我办一个高高兴兴开开心心的告别式。这也是“以乐写哀”的一种方式。
身边最亲近的人死了,我想没有人会笑得出来的,即使是带着祝福的压抑着痛苦的笑,在别人眼中也是不正常的。人死了悲伤、哭泣,是正常的情感的流露。所以,电影中将这样的告别式办得像庆祝生日一样热闹的时候,人的情绪冲突就出来了。呈现出来的状态有多嗨,笑得有多开心,笑容下面压抑的痛苦就有多深刻。
“以乐写哀”,还是“以哀写乐”是反衬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比,更加深了本来所应该具备的那种情感的程度。从对感情的层次的认知而言,是更上一层楼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的手法在文学作品中非常常见,作者常常以对比的手法写出表层含义外的难言之哀。对于这一类作品,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目的以及内容,才能领会他们的特殊意义。
一、以周围环境的”乐“反映人物的”哀“。
小时候我们都看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新年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喜庆的日子里出现这样的悲剧更让人心生悲凉。
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像我们读的鲁迅先生的《祝福》,结尾写到
“我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而就在这漫天的喜庆热闹中,在众人的祈祷声中,祥林嫂死了。这种对比的写法,让人感到巨大的哀痛。“
二、以周围环境的乐来反衬人物内心的哀。
《诗经》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文学作品,诗经中的很多诗句都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诗经》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一首表达戍边战士思乡情愫的诗句。在草长莺飞万物勃发的春天,他告别了家乡,如今当他在踏上故土时,雨雪纷飞,这中间经历了多少日夜,多少生死,终于活着回来了。
杨柳依依写出了亲人们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深情,雨雪霏霏也道出了战士,经历了战争残酷后内心的凄迷与冰冷。
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的《浪淘沙令.窗外雨潺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样的好光景只能出现在梦中,梦醒后残酷的现实让人窒息。以以往的乐更衬托出现实的哀痛。
这种强烈的对比尤能使人感受出主人公心中的哀痛和巨大的落差。像唐朝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桃花的“笑”衬托出作者心中的无限惆怅。
三、以悲剧铺垫,反衬喜剧效果
文学作品中通常有这种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的反差手法突出故事的戏剧性与可读性。像莎士比亚的讽刺性喜剧《威尼斯商人》,就是以哀写乐。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是个宽厚为怀的富商,而夏洛克恰恰相反。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与其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要求如果换不上钱,必须以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作为抵偿。安东尼的朋友利用契约的漏洞(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挽救了朋友,也惩罚了夏洛克。
这种题材的反转,对抒发作者感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对于表达内心世界提供了不同的途径,使读者能够对作者的心情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属于反衬手法,清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提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意思就是说用乐景写哀或用哀景写乐,能够成倍地增加所写的哀或者乐。悲情衬乐景最典型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样的。或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或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
就像宋朝葛立夫在《韵语阳秋》里引赵子常的话说:“人当适意时则情与景会,而物之美若为我设;一有不慊则景物与我漠不相干。”
二.“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的佳作赏析
1.《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中描述了昔日的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也点染了眼前的霏霏雨雪,冰天雪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就其写法而言,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南唐后主李煜的《采桑子》词:“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点明了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入梦来。这里就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出其哀。\t
3.唐朝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的《哀江头》诗句:“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佳作。“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写昔日诗人曲江所见宫殿之多,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就是信手拈来的美景以抒写诗人对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性感伤。虽然以豪华的宫殿、细柳新蒲勃发的感乐之景,但是由此引发出“为谁绿”酸楚的一问。即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这些场景令诗人肝肠寸断:即为“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上一篇:想问一下保温餐具哪种的好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