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到底是什么样的?
情感,哀乐,这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到底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诗圣”杜甫还有众多诗歌也有这样的手法运用。譬如《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以赏心悦目之景衬国破家亡之哀!
《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就是以台前的碧草写寂寞难言之心,以黄鹂的呖呖之声表现内心的荒凉落寞,这就是以春色悦目鹂音悦耳衬英雄无处之哀!似乎能感受到一个满怀心事的老诗人,徘徊于武侯祠之中,时而叹息、时而垂泪。就如周汝昌先生所言:“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
4.唐朝“诗豪”刘禹锡的《秋词》一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就是哀景写乐的典型。首句写前人逢秋感叹寂寥,次句写自己秋胜于春的独特感受。末二句写独特感受的具体表现:天高气爽与自己坦荡胸怀融合,更有一鹤排云上飞万里晴空与自己旷远诗情又相一致。从而衬托出诗人愉悦心情。
5.唐朝“诗魔”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也有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中“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诗歌指出了西狩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更增其哀思。
6.唐朝“七绝圣手”王昌龄的《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来凝妆登楼是为了欣赏春光,却因为陌头的柳色惹起一腔春愁,诗人抓住的正是这个心理微妙变化的刹那,以春意盎然之乐景衬托少妇之哀情!
7.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这首词真可谓“工于发端”,词人从写景入笔,通过描写哀景和乐景,开头这两句展现的两种景象、两种感受、两种感情所体现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抒情主人公神态毕现,即从正反两个方面的描写来抒发主人公的愁思。原本这首词就是代替一位内心充满离愁别绪的女子所作,这样看来以春意萌动衬别愁离恨之哀!
总而言之,像这样的“以哀写乐,以乐写哀”的诗词歌赋枚不胜举,也广泛运用于戏曲、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之中,都是秉着追求文学性的情感抒发,表达作者情怀的艺术构思,正所谓“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刘熙载《艺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文化,路过,看多数解答都太高深了。所以随便说几句:
①想知道“以乐写哀”建议看看卓别林的电影《淘金记》、《摩登时代》,通俗易懂的表现了社会底层民众的困苦生活,这种生活在很多观众看来是“太可笑了!”但是,这是卓别林真心表达的吗?我想卓别林是内心哭着表演这些惹人发笑的片段的。所以,真正的喜剧表演难于正剧。
②而“以哀写乐”,这里的“乐”不能理解成可乐、可笑,而是应该理解成“积极乐观向上”,这样的作品很多,最近播出的纪录片《跋山涉水上学路》,孩子们为了上学,历尽艰辛,让人产生担心怜悯的感觉。但是,看过的人又都会备受鼓舞——那么小的孩子,为了上学,都可以克服各种困难,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没文化,只能用一些影片加以解释了,见谅!
上一篇:想问一下保温餐具哪种的好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