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隆中对》化为泡影,诸葛亮应该怨谁?
刘备,荆州,益州《隆中对》化为泡影,诸葛亮应该怨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诸葛亮已经看到大好机会就摆在眼前,只要刘备一声令下攻取襄阳,便可转危为安,同时实现隆中对的关键一步:占据荆州。可是刘备却丝毫没有看到这一层面的东西,反倒是只顾着自己的形象问题,他怕给世人留下趁火打劫的嫌疑,然后被人认为自己是不仁义的伪君子。但是就算刘备不取荆州,曹操还不照样取?终究荆州还是会从刘琮手中失去,那最终落入谁手又有什么分别呢?
可是刘备终究还是太任性,也不想想自己奋斗这么多年为啥还四处漂泊?就是为自己那一套很管用导致的,如今有诸葛亮这样贤能之人的加盟,开始表现得好像是对他的战略很赞同的样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大打折扣,根本听不进人家的建议。说到底还是不太信任诸葛亮,生怕诸葛亮的这条建议会害了自己失去人心。但殊不知,诸葛亮早已为他想好了后续的万全之策。
对于诸葛亮而言,他已经尽了一个臣子最大的职责,给刘备提供了自己的战略、想法,但是至于接不接纳,那就是刘备自己的事情了,毕竟刘备才是老大,诸葛亮除了无奈什么也做不了。如果刘备能认真地听取诸葛亮的话,那么早就拿下了荆州发展壮大,也不至于出现后面费劲巴拉取得荆州又失去的悲剧,这会让蜀汉呈现出一种全然不同的局面,而隆中对恐怕最终也不会化为泡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准确的说《隆中对》并没有化为泡影。《隆中对》其实是诸葛亮为刘备集团制定的阶段性规划,说白了,就是让刘备集团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后来,虽然经过了些波折,毕竟还是阶段性的横跨荆州益州了。但是对策到了后半部分,首先“待天下有变”这个机会刘备诸葛亮是没等到的,事实上曹魏政权前三代都维持着相当的稳定性;其次就是关羽丢失荆州,直接造成了东西战线联动的战略性失败。但是说隆中对化为泡影要怪关羽丢失荆州好像也没道理,这就好像说庞统你为什么不能悠着点这样卧龙凤雏一人一条战线绝逼稳妥杀回中原了.....诸葛亮怨不了谁,以蜀汉政权的实力,别说不可能被中原地方豪强门阀势力接受,就是益州地方,也从来没拿刘备政权当过自己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隆中对》化为泡影,第一责任人就是刘备。
二、《隆中对》核心思想是刘备先占据荆州,再夺取西川益州,待天下有变,令一上将(就是指关羽)率荆州之兵进攻宛、洛;刘备率益州之师以出秦川。
三、《隆中对》说的很清楚,第一是待天下有变,第二是两路同时出兵。很显然,关羽率领荆州之兵攻打樊城是一路出兵,刘备并没有从益州出兵以出秦川,而且天下也没有“变”。
四、关羽率领荆州之兵攻打樊城,刘备并没有阻止,而且关羽率领荆州之兵攻打樊城时,肯定是刘备授权的,因为诸葛亮没有这个权力。
五、所以说,关羽丢失荆州最后兵败被杀 ,《隆中对》战略目标化为泡影,刘备难辞其咎,需要负全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给刘备集团制定的战略方向,不能说失败,只能说没有完全实现。诸葛亮认为,要称霸统一天下,有两大步,一步是得到一个大地盘,就是荆州和益州两地。
在守住荆州和益州后,就和吴国结盟,待天下有变,就出兵中原和秦川,得到天下。诸葛亮的计策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但刘备集团的底子太弱了,高明的战略规划,并不能弥补实力上的弱势。
从历史情况来看,刘备集团统一天下的目标,本来就是可能性很小的事情。隆中对也说了,占领荆州益州后,待天下有变,就出兵以取天下,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要是一直天下没变呢。诸葛亮说的天下有变,就是指魏国内部大乱,这显然是一种希望敌人自乱的心愿,也是一种可能性不是很大的心愿,需要很大的运气成分。
从历史情况来看,在刘备和诸葛亮的有生之年,魏国内部也没有发生大乱的情况,因此蜀国想要一统天下的愿望,就是一个可能性很小的事情。
因此诸葛亮也没有什么好怨的,隆中对的计划本来就是一个难度极高的计划,能实现再好不过, 实现不了,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刘备集团和诸葛亮的能力范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隆中对》之策,诸葛亮虽未实现,却展现了他经天纬地的抱负,不仅对当时的局势分析得恰到好处,也提出了战略构想。
上一篇:生二胎成本是不是比一胎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