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习书法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你是如何理解的?
取法乎上,书法,自己的学习书法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你是如何理解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足够喜爱,一定会在进行书法的过程中非常享受,美好。去用心感受这样的艺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按最高标准争取,可能得到中等的结果,按中等标准要求,可能得到很差的结果,揭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加倍努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书法取法乎上是学书铁律,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不倦的昼夜习之,时之今日但凡有成就的书家都离不开魏晋的身影,难出大师,我们是否进入了循环的死胡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与你探讨这个问题:
1、语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论书《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任何学识、技艺应当从最高层次取法。
2、书法界有一句话:书未宗晋,终为野道。李世民所说的取法乎上就是取晋人之法,他认为王羲之的书法是至法。
3、当然,晋人书高古,毋庸置疑,如今学二王书法者甚多,最后入流的甚少,充分说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不是每个书法人都能啃下这块骨头上的大肉的。
4、我们一代学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历代书法经典之作就是取法乎上,并非一定要学晋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全文为: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出自唐太宗《帝范》卷四。
这句话本身狭义上的意思每个人应该都明白,我说下另一种看法,个人拙见,望指证。
何为“法”?
法律法规、法令、规章制度;
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
方法、方式;
道理、规律、常理;
何为“上”、“中”、“下”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形而上者,理解宇宙万物自然的本源规律,属于精神意识方面的抽象概念,无名天地之始。
形而下者,物质世界的具体概念,器,有形之物,有名万物之母。
中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中庸之道。
总结
所以这句话连起来得意思是:
了解了宇宙万物的至高法则、自然规律,就能用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如果理解了与人相处之道,那么就能在物质世界过得更好,学到充分的技术、技艺。
这也是人生的三种阶段和层次,但是高屋建瓴,一开始学习,心中要有更大更合理的形而上思维方式,这样才能走的更长更远。
光有理念、思想,不付诸行动,那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道和器,就是阴阳的关系,阴阳共生共长,孤阳不生,孤阴不长。没有器,无以载道;而无道,则不成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凡是不符合自然规律法则的事注定不会长久。
书法
对于书法而言,在学习伊始,怀着敬畏之心,采用合乎法度的,可以效法的书体,字帖,用标准的规范,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学习,理解其基本道理、规律、笔法等符合自然法度的,才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比如以下书贴,不仅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作者也有着长期坚持的正确学习观,值得我们后人以此为标准,取法,效法。在理解透了以后,方谈创作创新。
而不是以江湖书体、丑书为学习标准,快速博取他人眼球而产生虚荣心,以出名为目的,忽略了学习书法本身的意义。
——敬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孙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沧浪诗话》中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上面三个相似的说法其实具体所指是有所不同的,一个是军事战略,一个是国家治理,最后是艺术学习。与学习书法的“取法乎上”意思相近的自然是最后一个。
那么,书法学习会不会“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呢?我们来说地说道。
首先,按照这样的逻辑,书法学习应该是一代不如一代,最后,最后是一如现代书法现状还是消失了呢,反正是肯定不如古人啦。
其次,书法学习是不是仅仅“取法”这么简单一项就决定了学习的效果。任何一项技能,一门手艺,一种艺术的学习,好坏成败的决定肯定不是起点和目标,科学的认知和方法论以及刻苦的训练才是主要的进阶方式。
最后要说的是,传统的思想认知当中有很多片面的、经验性的东西,盲目照搬的话害人害己。书法学习自有其客观的规律,古人说的有时候还真未必就对。
上一篇:如何评价杜兰特的综合实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