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个孩子憎恨自己的父亲不作为怎么去开导?
父亲,孩子,女儿一个孩子憎恨自己的父亲不作为怎么去开导?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16岁的女孩因为很多小事导致怨恨累积,现在她妈妈因病时日不多,但是父亲在国外工作没办法回来照顾,她因此十分记恨甚至迁怒怪罪其他亲人,父亲的确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是家人的开导没办法解开孩子心中怨恨这该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正处在叛逆期,她可能不能理解大人的不得已,在她那里,看到的可能只有父亲的种种劣迹。
解铃还须系铃人。外地工作的父亲,平时与女儿交流太少。在女儿那里父爱是贫瘠的,父亲对于母亲也是忽略的。
母亲极有可能对他的父亲有所怨怼,她把对丈夫的不满灌输到女儿的心里,让女儿对父亲也充满了怨恨。
一是让父亲来解决。父亲应该抽出时间来照顾母亲,让女儿看到他对妻子的关爱。让女儿看到父亲对这个家庭所做的努力,还是爱她的,爱这个家的。
父亲承认他那些做的不对的,真正的给妻子和女儿道歉,并付诸行动。以后可以跟妻子、女儿通电话,连视频,让女儿感受到虽分隔两地并不能隔开的彼此关心和爱。
二、让妈妈来解决,不要让怨恨继续传递。女儿对父亲的恨一部分是为自己,一部分是为母亲。女儿心疼妈妈,看不到爸爸对妈妈的爱。如果妈妈知道日子不多,就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去修复他们父女的感情。即使父亲做的有不对的地方,也不要让女儿在“恨”里成长,不能让恨在女儿的心里扎根,那会毁了女儿的一辈子。以后的日子,母亲不能照顾女儿周全,亲生父亲是最好的代替者。女儿不至于成为感情的孤儿。女儿还很小。还需要有人替他遮风挡雨。亲生的父亲还是可靠些。
矛盾的化解需要一个过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在自己的父亲。
题目中提到很多小事导致怨恨积累,我认为能够影响亲情的都不是小事,何况还发展成了怨恨!她妈妈时日不多,不知是长期生病还是突然生病,若是长期生病那么父亲国外工作,看不见摸不着的,她感受到的孤苦无依。若妈妈突然病倒那对一个16岁的小姑娘来说也就是天突然塌了,连一个成年人都承受不了的担子压在一个小姑娘身上,实在有些残忍。
题目中提到父亲有做的不周之处,证明女孩的家人和父亲也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那么能否解开这个结就需要看孩子的父亲的表现和妈妈的劝解了。16岁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龄,本该青春洋溢,潇洒自由的感受人生和青春的年龄,却将要提前体验了人生的生离死别,这应该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候吧!此刻的父亲,应该尽可能陪在他们母女身边,让她感受到有个肩膀可以依靠,父亲是爱她的,天塌下来也有人替她撑着。人在困境中能捕捉到自己身边的零星善意和温暖。我相信只要父亲能在此时站在她面前替她撑起一片天,即使不能立刻融化女孩冷掉的心,也会在心中永记父亲的担当和爱护,对父亲态度有所改观。但若依现在这个情形这种发展到妈妈病故,即使父亲回来也打不开这个结了,因为这个结已成了死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天然存在。养育中的恩情,孩子该心中有爱的同时伴有尊敬。“憎恨”“厌恶”“不满”的产生,主要是后天因素,环境的引导与影响。
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不该与功名利禄挂钩,所以孩子所处的“环境”,要改变。周围人对他的父亲要尊重,环境的改变,孩子自然而然的顺位改变。单独某一方面的沟通是很难让这对“父子感情”顺位的。
试试看[微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多面性 ,不同的角色看待同个人都会不一样,作为父亲,儿女肯定期待很大,希望像山一样 给予安全感 给子女遮风挡雨 足够的物质生活。若父亲朋友则会希望偶尔打个电话 关心一下 困难的时候 拉一下要求期望少了。角色变了 对父亲期待就变了 所以我们首先做的是理解 改变自己态度 父亲也是人 有压力 。什么样 才叫做有作为呢?每个人理解都不一样。在我看来 只要有上进心 对子女有责任心 足够耐心 就很不错了 物质生活这个没办法攀比 命运依靠自己 不是寄希望与父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你的邀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