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中学生课堂起哄现象?
学生,老师,教师如何看待中学生课堂起哄现象?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看待中学生课堂起哄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一名老师,我感觉课堂起哄不是一件坏事,关键是如何掌控局面。
一、要把握严中有爱,让学生更加喜欢你。老师在课堂上都想把课教好,这不光是拿工资、干工作、做奉献的问题,更涉及到自信心、成就感的问题,关键看你讲课的风格和课上怎么把握跟学生的距离。
我们学校老师大部分都是板着脸、敲黑板的情况,虽然也在认认真真讲课,学生也是中规中矩,但他真的听进去了吗?学生也是有情感的,不走进他的内心,怎么会喜欢你的课堂,严中有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二、要精心设置爆点,让课堂氛围燃起来。老师讲课可以全程面无表情,但是你阻止不了学生开小差、睡大觉。科学证明,成人的精力集中时间也就20分钟,何况学生?
所以老师备课的时候,就要预备爆点,把走神的拉回来,把睡觉的叫起来,这样才能激活一池春水。
我们有个历史老师,天天口若悬河、引经据典,校长却感觉他不太靠谱,满嘴跑火车,但是学生却非常喜欢他,还希望他来当班主任,这让校长大跌眼镜。
三、要及时拉闸刹车,把失控局面拽回来。老师教课也要形成一种风格,也要具备这种能力,敢于让学生释放。
需要调动学生情绪的时候,学生就畅快淋漓,需要言归正传的时候,学生就悬崖勒马,始终游刃有余的驾驭你的课堂,不能让局面长时间的失控下去,这样教导主任就会约谈讲评你了。
这样的风格老师是不是都不太喜欢,家长有什么建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课堂起哄一般多发生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课堂,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初二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喜欢怀疑与争论,敢于挑战权威,但思维品质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没有社会阅历,因此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敏感、爱钻牛角尖,有逆反心理,同时他们又喜欢表现自己,敢于表现自己,所以说在初中课堂上学生起哄的现象很常见。
中学生课堂起哄现象的原因分析:
1、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在上课前没有备好课,设计教学之初没有解决好一节课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的问题,教学设计存在有缺陷,以至于课堂上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不懂,教师讲课离题,甚至教师课堂上出现知识点讲错的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起哄。
2、学生原因:授课教师平常上课时不注意,让班上学生养成了起哄的习惯,班上已经存在有一批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寻找时机发出怪声怪叫。喜欢起哄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较差,在班上没有存在感,通过课堂起哄或者其他搞怪行为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以此刷存在感。
中学生课堂起哄现象的解决方法:
1、教师上课前要精心备课,研究好一节课怎么上,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并且备课的时候重点要备学生,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备课时也要预设好问题,能够预见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并且准备好相对应的策略,备好课就不至于课堂上碰到问题手忙脚乱,引起学生议论或哄堂大笑。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对于知识点的全面把握,课堂上激情澎湃,滔滔不绝,表现得游刃有余,各种例子解法信手拈来,没有违和感的画面,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
2、对于个别学生课堂上的起哄常常让教师手足无措,尴尬也很无奈,这时候如果责骂、讽刺、挖苦学生,都不是最好的做法,只能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最后只会是越来越糟,对于这是个别课堂上喜欢起哄的学生,我用的最多的是以情感化他们。有一年高一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总喜欢打断我的讲课,提一些跟课堂无关的话题,经常用异样的眼光甚至挑衅的眼光看我,几次下来我都假装不知道。下课后我让他帮我拿实验器材到回到科室,跟他聊天,了解他家里的情况,原来他是单亲家庭,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在谈话中询问他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鼓励他学好物理,还教了一些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给他。从那以后,他在我的课堂上再也没有捣乱过,原来跟他一起的那几个同学也爱上了学习物理。解决学生问题,动之以情,往往都会收到奇效!
中学生课堂起哄的原因很多,解决的方法也很多,只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解决课堂问题的能力,课堂的意外情况的出现也能很快把学生引导到课堂中来。教师如果把握得当,适当利用好学生的情感,轻微的起哄还可以变成活跃课堂气氛的法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一段时期,网上热议事件:小学生课堂怒骂老师:我要是你爹早弄死你;甘肃女孩跳楼围观者起哄官方:已拘留好几个;拾手机索酬不成竟摔碎,应以法律规制“拾金强昧”。
作为学校老师,对孩子的不良举动要循循善诱,深挖出现这种问题的缘由,进一步好好地引导。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不是纵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美国某教育家曾说:孩子就象没有被驯化的野兽,具有与生俱来的野性,这种野性必须通过驯化才能得以改正。
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避免课堂起哄等坏现象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谚语深深地渗透了现代思想品德教育主体模式的理论。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的教育经验,培养同学们的行为习惯的主要内容有着几方面:
1、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教育
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应了解校规校纪,就应知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规范的内容,还要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