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元璋大杀功臣与他的出身有关系吗?
朱元璋,功臣,出身朱元璋大杀功臣与他的出身有关系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朱元璋大杀功臣与他的出身有关系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太祖朱元璋,濠州钟离人,先顺带提一下朱元璋的故乡,正是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安徽凤阳,该地真是人才辈出啊!
首先,我想说先说一句话:
一个人所经历的一切,不论大小,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只是程度不同。
朱元璋亦是如此。
影响朱元璋做出大杀功臣这样决定的,大部分原因肯定还是因为当时的历史环境。
但也不仅仅是当时的朝廷大势,还包括:
1.他所遗传的人格气质:能成为一代帝王,必定是心思缜密,才能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气质中大部分是较为可靠的粘液质,稳重而又细心。却又不乏抑郁质,敏感而又多疑。2.他所接触过的社会环境:朱元璋乞丐出身贫苦农家,16岁时父母双亡,他入皇觉寺当和尚,不幸的是又因为饥荒,被迫离开流浪。这样的经历,也使得他的性格越发坚韧,没有任何人是靠得住的,除了自己。3.他所接受过的教育:朱元璋虽然没有正儿八经的读过书,可是自小开始流浪乞讨,也算是阅人无数。在他的受教育生涯里,社会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花花绿绿的人见得多了,也就识人有术,交人有度。皇帝只有一个,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这意味着帝王的权力绝对不允许被侵犯,甚至有一丝丝的威胁。
打仗时,你我是兄弟,你是我忠心耿耿的部下,我是你衷心拥护的主公,所处同一阵营,一致对外,是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的过命交情。
可是如今,我已为帝王,我的一切只能独享,就算是生死之交,也不可以威胁到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绝不。
朱元璋刚刚坐上帝位之时,或许也曾在某个寂静的夜晚,独坐于一小亭中,对酒赏月,思绪万千百。
曾经的兄弟,也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而这最致命的也正是因为这份“了解”,帝王之心难测,所以也有一份神秘的威严。
对朱元璋的了如指掌,也就意味着朱元璋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被不太费力的解读。这对帝王来说,也算是一种威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肯定有关系,我觉得跟他小时候讨饭的经历有关。心里一直有严重的自卑感,造成他成年后的性格扭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关系。
我们从一些专门研究朱元璋的论著以及相关史料出发,会发现朱元璋确实对官员有不信任的感觉,这种感觉最初基于朴素的农民思维,这种思维认定凡是官员,必定会欺上瞒下,不作为。
而这些功臣一旦做官之后,朱元璋也就会担忧两件事情。一件就是这些功臣做了官之后,会不会就如同朱元璋早年看到的官员一样,一件就是这些功臣都是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走出来的,会不会谋反呢?
而明初四大案中,郭恒案和空印案的发生,在朱元璋看来,就是其早年的刻板印象确实得到印证的最好表现,这样子的朱元璋,自然就感觉到自己有必要对官员体系进行一定的清洗,在此基础之下,胡蓝党案等发生,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朱元璋也是一个猜忌之人,这种猜忌对大杀功臣的发生,无疑是一种促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明朝那些事》还是哪本书上说过,朱元璋的大杀功臣,不断扩大杀戮范围,与太子朱标之死有莫大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认为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但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首先,朱元璋出身微末,做过和尚,自身的文化程度不高,而穷人家一般非常看中自己的家财,尤其是对于别人的觊觎防范非常的强,朱元璋登基为帝,但他的草根思想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所以朱元璋防范功臣是正常的,只是用了比较极端的这种方式。
其次,朱元璋是从小兵起家,是从军队中走上皇位的。朱元璋奋斗的时间比较长,敌人比较多,不仅有元朝统治者,也有割据一方的陈友谅等人。都是通过武力取得的天下,对于朱元璋来说,想保住自己江山最好的方式就是手中的刀,干掉有威胁的人。一劳永逸。
再次,朱元璋为了牢牢掌握中央大权,削弱武将和功勋们的权利是必然的,而且朱元璋经历过亲侄子朱文正的背叛,对他人必然是保留有一份戒心和怀疑,诛杀功臣,只是手段,虽然绝情,但是效果最好。
最后,朱元璋精心培养的皇太子朱标的死,对朱元璋的打击太大了,朱允文被立为皇太孙后,朱元璋为了稳固自己孙子的地位,避免功臣尾大不掉,皇帝的权威削弱,才找借口杀掉了这些功臣。
综上所述,朱元璋大杀功臣,不仅仅是因为其出身低微,更是为了国家政权的稳定才采取的极端手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