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东岳用形而上和形而下歪曲形而上学哲学概念目的是什么?
形而上学,形而上,哲学王东岳用形而上和形而下歪曲形而上学哲学概念目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请仔细了解思考后再发问,先入为主的批判只能显示自己的浅薄,从来真理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你不理解的东西多了,但地球照样转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做评论,就一定要比较。比如说你觉得王东岳的思想(对,我认为他的学说已经到了思想的高度了)不好,那么你认为好的是什么?
至少,我粗略的听了他的中西哲学的入门课后,觉得很受启发,至少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哲学,而不像以前,总觉得这个东西很玄乎。很多所谓的学者,就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洋洋洒洒一堆,都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老王把一切归于生存需要,这个非常的客观,因为几十亿年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在为生存和繁衍而变化,无他。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主观想法,但是最终是为了生存,至于是否有效那就两说了。
老王对于道德经的解说,简单易懂。我无法评价对错,只能说这符合几千年前人类对这个世界规律的感悟。后来将道德经解释的玄之又玄,但根本不具备现实意义。由此发展而出的道教的东西,只能当玄幻小说去听。
楼上很多喷子,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对老王一顿乱怼,可除了言语恶毒之外,有无任何根据,完全是那种因为不喜欢而不喜欢的发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王东岳讲的话能听懂,深入浅出全面介绍了东西主要文明成果,可以借鉴比较增加思考。其中许多观点明显是非主流的新颖解读,有助于开拓眼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唉!不懂哲学没有任何问题,不懂就不懂吧,反正也不影响吃饭干活过日子,可不懂装懂就让人觉得有点可笑了。
“形而上学”这个词是有来历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叫亚里士多德,师从于柏拉图,并说过一句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他的老师柏拉图提出“唯理论”,认为世界的本在就是理念,也就是说,一切直观世界都是变化的,只有理念是不变的,正是这不变的理念主导者万物的变化。
亚里士多德曾经追随柏拉图学习哲学,但逐渐形成自己的哲学观念,否定自己的老师。于是他写就一部著作,说明理念究竟是什么东西。
近代日本翻译家翻译古希腊哲学著作。他们是用中文翻译的,于是就找中文里和古希腊哲学概念意思相近的词语,这是翻译作品必须要面对的难题——音译和意译。
古希腊的这一脉穷究世界存在本源的学问,在中国根本没有与之相同的词语表达,只好用尽量相近的词语。比如“哲”,有聪慧之意,于是中文里有了“哲学”一词。再比如“逻辑”,中文里实在找不到表达这个意思的词来,无奈之下只好音译,于是有了“逻辑”一词。
翻译亚里士多德那部哲学作品时,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书名如果音译,实在不像话,于是找到《易经》中对一切直观世界和抽象世界的表达,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借用表达抽象世界的“形而上”一词,于是翻译成《形而上学》,于是中文里有了“形而上学”一词。其实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主要在讲逻辑学内容,并且得出逻辑的定义:必然的导出。
因为后来中国人拼命强调唯物主义,并把马氏理论的唯物辩证奉为圭臬,坚决反对与对抗唯心论。谁叫唯心论又被翻译成“唯理论”呢?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就是“逻辑”,他的著作又被翻译成《形而上学》。于是乎一堆误会的结果就出现了,中国人开始坚决反对“形而上学”了。当然,这和某个政治领袖的文章有直接关系。
大家要注意,现代汉语里大量词语都是翻译而来的,这些词和作者本意往往是有一定差别的,是中文里面没法直接表达与对应的。尤其是哲学概念,几乎中文完全没有对应,这给翻译造成非常大的困难,更给阅读造成巨大的困难。
哲学思考一定要去除一切直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完全是纯粹的抽象思维,是把人类的思维发挥到极致,把逻辑推理运用到极致。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确是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习惯于笼统的用一个“道”字。于是我们一切的论述相对抽象的理念,都说成是“道”,茶道、棋道……总之就是类比行为表达的理论。这和哲学,和逻辑表达的意思差别太大了。
王东岳先生只是想告诉一般读者,这些哲学概念究竟是在说什么,它们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还是那句话,不懂哲学很正常,完全不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假如你真的感兴趣,那就要按照作者的原意去理解。虽然这样会很困难,但至少不会出现类似批判“形而上学”之类的笑话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