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因为个人比较内向,职场中有社交障碍怎么办?
自己的,社交,的人因为个人比较内向,职场中有社交障碍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一,搬运他人的“成见”。因为社会、学习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自己在某些方面已经形成了对于某些概念或者现象的固定理解。在出现沟通问题或者工作关系问题时,机械地将原来的一些观点作为参照物进行盲目比较,进而做出错误判断。
其二,忽略具体环境与个性的差异,笼统判断。正如我在一开始所说,导致社交障碍的原因很多,有个人的原因也有他人的原因,有自己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
对于一个事物的判断必须结合特定环境、特定关系和特定个体来进行理性分析,忽略这些具体的因素,盲目给自己扣上“社交障碍”的帽子,是有些冒失的。
小结:内向与造成社交障碍的不自信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无论心理指向、思维形式还是思维的内容都不一样。不否认内向者有不自信或者社交障碍的可能,但绝不能将内向作为社交障碍的原因。职场上所谓的社交障碍,更大程度上是个人非理性刻板思维的结果,是片面的认知。
既然内向不是造成职场社交障碍的原因,那么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呢?
社交障碍,是基于内心焦虑或者不自信的功能性障碍。社交障碍者一般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其职场发展比较困难。
1.一: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个人基于生理或者社会原因形成的心理异常。对于职场人来说,生理异常一般不会出现,但是因为社会经历导致心理异常是有可能的。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
A.自卑或自傲
自卑是自我与他人比较时,产生的弱势负面心理,长期自卑的人会有心理缺陷。一些人,因为家庭、教育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一直处于自卑的状态中,导致个人在与他人相处或者职场的工作对接中出现严重的不自信。
一个自卑的人,其实际职场行为一般有两种极端表现。要么战战兢兢,少言寡语,没有社交的勇气;要么对于外界极其敏感,动不动就言辞激烈甚至大发脾气。这两种表现都不利于正常的职场社交。
与自卑相反的,是自傲的心理。与自卑不同,一些职场人因为家庭、社会等原因一直没有遇到过坎坷或者困难,个人在各方面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总瞧不起他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头。自傲会造成个人过度自信,也是一种心理缺陷。
一个自傲的人,在职场上颐指气使,容不得别人说自己不好,处处容不得他人,很难有理想的社交。
B.职场矛盾造成心理阴影
一个人的心理受到个人经历的影响,更受到环境的影响。职场上的员工,其心理状态一般与利益、管理和特定的企业文化有关。一些职场人,身处的职场管理环境比较恶劣,文化氛围很差,彼此之间勾心斗角,同事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这种情况下,即使心理健康的人,也会蒙上阴影,即使善于社交的人也可能面临困难。
职场上的矛盾与冲突会加大个人的挫折感,产生扭曲的价值观与行为路径,进而影响个人心理与社交,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
比如,一些职场人平时比较活跃,也很有人缘。但是因为某些挫折可能会变得寡言少语,甚至脾气乖张。成为职场社交的障碍。
2.二:社交恐惧
职场上,一些员工对于身边的环境或者自己的同事没有信任,害怕和他们相处,觉得积极的行为或者和他人走的太近对自己不利,形成一种不愿社交或者害怕社交的状态。
A.缺乏社交安全感
一方面,一些员工因为对于社会或者职场认知的错误,因为特定环境的心理影响,造成非常不自信的状态。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觉得自己能力不行,觉得自己一旦主动或者积极参与,就可能出丑或者被别人笑话;另一方面,一些人因为心理阴影,总担心别人会对自己不利,会算计自己,因而觉得少参与既是“安全”的保障。
这样的员工在心理上存在焦虑,在行为上过度约束自己。平时尽量不参与他人工作,尽量不与他人交流,这种“鸵鸟心态”使他们处于躲避和逃避的状态,根本不能拥有正常的社交。
B.员工关系认知错误
在职场上,正常的同事关系应当是和睦、团结与合作的关系,是互助的关系,也是友善的关系。即便彼此之间存在一些争议或者矛盾,也不会影响大局。
实际上,相当数量的职场人并没有正确认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
其一,随便给特定同事“定性”。
因为一些小的矛盾或者问题,觉得对方不是好人,觉得对方是XX性质的人。这种主观上刻板的定性,使得个人在判断他人言行的时候“先入为主”,不理性地对待他人立场。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标签”思维,就是给身边的所有人都贴上“心理标签”。一成不变甚至固执地进行判断,并因此为基础展开自己的社交,无形之中增加了压力与挫折。
其二,缺少独立判断。
还有相当数量的员工,不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同事。在彼此交往中捕风捉影,以他人的评价或者观点作为自己判断的依据,在行为上跟随他人。一方面,自己正常的社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同事对自己的评价。
3.三、能力欠缺
职场社交,不仅依赖正常的个人心理,同时依赖良好的个人社交能力。要想有好的社交,需要良好的感受、记忆、理解、表达、协调、合作等能力。
最为突出的,是基于合作的表达能力和基于感受的情绪控制能力。
A.表达能力
职场上的表达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表达,是以工作为中心,以合作为前提,以达成目标完成任务为目的的。如何表达,是一种能力考验。
职场上基于社交的表达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其一,是立场问题。与别人进行沟通或者合作时,要注意站在客观或者对方立场上进行观点的表达,避免没有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有利于获得对方的好感与共鸣。相反,语义含糊不清或者只考虑个人的得失进行表达,很容易造成矛盾。
比如,一些职场人需要他人工作配合时,喜欢说:“某某领导让你这么做”。拿领导来压对方,企图迫使对方顺从地配合自己。用不了几次,对方就烦了。
其二,是表达的方式问题。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沟通效果不一样,这与表达方式不同。一些人在与他人沟通时,语气僵硬、说话刻薄,没有人愿意听;而有些人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措辞,能够让对方接受。
只要有利于问题解决,自己低一下头又能怎样?
B.情绪控制能力
职场上,面对不同的问题、行为或者观点,总有一些自己赞同的,有一些自己不赞同的;总有一些自己喜欢的,有一些自己讨厌的;一些让自己感觉舒服的,还有一些感觉气愤的。
种种问题、挫折、矛盾会让一个人的情绪不断变化,但是情绪化却不利于正常的职场社交,会恶化同事关系甚至激化矛盾。
小结:个人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自卑感和对于职场关系的认知偏差会导致社交的困难或者障碍,而缺少必要的社交能力使得职场社交雪上加霜。职场社交障碍出现的最大原因是个人心理与认知的原因,与内向或者外向没有关系。
职场上的社交障碍是正常的,几乎人人都存在。但是从自我心理与认知角度出发,不断寻求改善,让自己更加成功是完全有必要的。
上一篇:新考的公务员,领导突然让我每天给他打扫办公室,我可以拒绝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