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明一死,便要求停止北伐,魏延不肯,诸葛亮便杀魏延,这是啥心态?
蜀汉,蜀国,刘备孔明一死,便要求停止北伐,魏延不肯,诸葛亮便杀魏延,这是啥心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很清楚自己的实力,怕自己死后,将士冒进,弄巧成拙!所以便安排好退兵等后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活着你糊弄我就算了,老子死了你还糊弄老子,那就下来一起陪老子,老子还能管着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孔明在政治是纵横家,但他在军事上国事也用纵横家手段是北伐失败主要原因。杀魏延应该是终于阿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诸葛亮在世时因多年用兵国家早已疲敝,但诸葛亮想北伐且自信能够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还能把握住国家的发展,一旦自己逝世,他这等才能的人再也难见,何况魏延?盲目北伐可能更快的加速国家衰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延之死,死于杨仪公报私仇,是否与诸葛亮有关,尚无明确记录。但究其根本是蜀国政治制度。当时魏延是将军之中位置最高的。魏延又属于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之前就和杨仪,王平等意见不合。诸葛亮死后,便没人能压制魏延的气焰。酿造了魏延谋反一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延有谋反之心!如果不杀掉魏延,让他谋反成功,那诸葛亮死后几天便是蜀汉亡国的时候!魏延也不会继续北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壹零壹肆来回答。
前言
诸葛亮说魏延必反,安排马岱杀死魏延,是《三国演义》所述。但《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呀!如果以为《三国演义》所述就是历史,则不但冤枉了魏延,也冤枉了诸葛亮。
为何这样说呢?
各位看官请往下看。
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军中。病重时,他召来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交代自己死后的撤军部署,命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就不管他,部队自行出发。诸葛亮去世后,杨仪等人秘不发丧,派费祎去打探魏延的想法。魏延果然不听指挥,勃然大怒说:“丞相虽然去世了,我魏延却还活着,还可以继续和魏军作战嘛,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耽误天下的大事呢?再说了,我魏延是什么人,要听他杨仪的指挥,为他断后!”
于是魏延自说自话的进行部署,还要费祎联名发布命令。费祎当然不会签字,就哄骗魏延说:“我还是回去做工作吧!杨仪是个书生,没打过什么仗,肯定不会违抗将军的命令。”
魏延一想也是,就让费祎回大本营。费祎一出门,驰马绝尘而去。魏延随即后悔,追赶费祎,没有追上。再派人去打听,杨仪等人已经准备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撇下魏延自己撤退。怒不可遏的魏延便抢在杨仪之前率领部队先行回国,而且过河拆桥,一路上把所有的栈道都烧个一干二净。这就不但是和杨仪他们公开翻脸,而且是不给对方退路了。与此同时,魏延还上表朝廷,宣称杨仪谋反。杨仪被魏延抢了先,又被断了后,走投无路,逼到墙角,便也状告魏延谋反。结果“一日之中,羽檄交至”。
刘禅真假难辨,就询问董允、蒋琬等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说杨仪不会谋反,竟没有一个人同情魏延。
这下子魏延在劫难逃了。一方面,朝廷令蒋琬率宿卫营“赴难北行”,迎战于前;另一方面,杨仪令工兵伐木修路“昼夜兼行”,追尾于后。魏延先到,驻军南谷口,阻击杨仪,杨仪则令王平居前抵抗。王平一见魏延,就冲上前去大声说:“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敢这样!”
上一篇:嘴唇用茶叶搓红肿了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