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教育,是教人不敢,还是教人不怕?是限人不许,还是助人可能?
教人,敬畏,人类教育,是教人不敢,还是教人不怕?是限人不许,还是助人可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教育内容来自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实践,是人类总结劳动智慧成果的结晶。教育的形式是家长或师长的“言传身教”,教育内容的载体是语言文字与书籍。语言文字与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创造出的最重要的工具,它让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传递有了标准化的统一符号与特定的寓意,让人类文明成果跨时空、跨地域传播成为可能。语言文字和书籍的出现,让人类有了种族的差别,同时还第一次让人大踏步的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成为真正的高等级动物。
教育活动中广泛教授的知识内容都是前人生产、生活经验与劳动智慧成果的结晶,比如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详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的《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世界上书籍有千万种,每一种都记录了人们对该领域的认知探索历程,如史书重点记录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医学典籍主要记录药物功效、病因、病理以及医治方法;生物学汇集人类对自然生命的认知;物理学与天文学讲述人类观察自然、总结自然规律;心理学、教育学集中阐述人生成长活动与教学活动规律......不同类型的书籍蕴含了人类成长所必须的不同精神营养。书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为前行指明前行的方向,为成长储备能量。
教学活动传授文化知识,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促进社会信息交流的标准化,降低社会分工、协作的信息传递成本,比如义务教育就以标准化的教学内容,为四面八方、天南海北的孩子传授了统一的语言文字交流工具。有人说“教育活动生产了大量高度标准化人才”,的确,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材在较大范围是统一的、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是相近的。教育活动为人们从根本上形成对同一事物的相同认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大范围人际分工、协作铺设了信息交流的高速路,就如同统一而标准的互联网协议让所有网络设备实现“互联互通”一样,标准化的教育、教学促进了社会的融合发展。
语言文字促进社会分工、协作
划定成长界限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按照道德与律法标准为孩子修剪枝叶,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才。”质地精良的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会自成器物的,树木再好不经过加工也不能成为上好的建筑材料。人生自带成长能力,拥有无限的成长能力,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性是可塑的。因此,教育活动才有意义和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孩子的人生成长塑形,让他们的行为习惯符合社会公认的社会价值观。教育孩子不仅仅要授予他们文化知识、融入集体社会生活的智慧,还需要引导他们臣服于社会公共的道德与律法之下,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行为习惯加以修剪,使他们的心性符合社会道德与法制标准。
阳光为小树“剪枝”、教育为人生领航。教育的职责就是借助智慧知识的“阳光”为孩子指引成长方向,让孩子们在道德与律法的“规矩”之中茁壮成长。植物的根系牢牢的向土里生长是因为土里有它们成长需要的矿物质,植物的枝干之所以向上生长是为了获取更好的阳光,自然生命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每个生命体都在为更好的求存而不断向着有利于生长的方向成长。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等级的生命体,人类拥有最高等级的成长方向规划能力,能够根据实时环境调整自己的成长方向。但是,人类关于成长长远方向选择的基础是曾经的生活经历,而对于眼下成长快乐的选择则注重满足当下的成长需要,也就是具有”能够坐着就绝不站着,能够躺着就绝不坐着。”的成长懒惰性,比如每个人都“贪玩”、每个人都喜欢享乐......教导孩子成长、成才的职责就是借助“阳光原理”为孩子修枝剪叶、为他们指引成长方向,剪除那些对成长无益、无法见光的行为习惯。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生成长必须经历漫长的磨砺与被修剪才能成才,父母是陪伴孩子一生时间最长的人,在陪伴孩子成长、成才的历程中父母不仅给予孩子成长的物质保障、引导他们养成热爱生活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将从生活中积攒的知识穿起来,让它们成为真正指引孩子人生成长的智慧;还要根据社会道德规范与律法准则为孩子的成长把脉,帮他们修剪不符合道德、律法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育德、生根,根基健壮生长才能茁壮,才能顶天立地、才能枝繁叶茂、才能“瓜甜果香”,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
成长时窗
开启人生成长“智慧之门”
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教育的核心是为个人成长赋能,唤醒个体成长潜能。教育活动是传承人类文明,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是人们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教育中传承的文化成果如果正好应用到某项社会生活实践中,就如同给农作物最肥立刻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教学内容未能针对性的解答某些生活中的问题,那它也培植了人类社会成长进步的土壤、提升了国民素质。也就是说针对性强的教育如同追肥,而通识教育就是为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生活水平培土。
教学活动赋予新生命融入社会生活的工具,人类生活是社会性的,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通过获得他人的帮助成长自己,同时又通过帮助他人获得更多人的帮助。教学活动教会孩子使用人际间交流的工具语言,认知、标记事物的工具数学,了解自然世界方法的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教学活动给予孩子成长生活的工具,打开认知世界、融入集体生活的智慧“心门”,让知识智慧的阳光能够照进孩人生的心灵、照亮成长前方的路。
俗话说,“育林先育苗,育人当育小。”“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就是从小打开人生成长的“心门”、用智慧知识的“星星之光”为孩子指引成长方向,运用道德与律法标准为孩子修剪枝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学习并不局限于知识,更需要全面提升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教育的内容并不只限于课本,课本是对生活智慧的总结和汇编,最终仍然需要回归到生活之中。教育传授给孩子们社会中已经成熟的智慧知识,更为孩子们通过现有智慧知识组合、创造指引方向。
马云2018年5月杭州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演讲关于未来教育的展望:“未来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创造力的竞争和想象力的竞争,是智慧和体验的竞争,是领导力、担当力、责任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未来的教育不能只教知识,教和育一样,教的是知识,育的是文化。学和习是两个概念,学的是知识,习是尝试知识、体验挫折,是一种想象力,是一种文化。教和学是对知识来说,乐和习是对文化来讲,机器只有芯片,而人类有伟大的心和爱。面对未来的孩子,智商、情商以外,我们更需要培养爱商。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被机器所取代,才不会在变革中被淘汰。未来教育的使命一定不是培养多少高分的孩子,也不是培养学习为机器,也不是一种在流水线上培养的孩子,我们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人。”
上一篇:9年前得过肝脓肿买商业保险告知以后再得不给赔偿合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