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王朝是不用儒家治国走向强大的?
儒家,秦国,思想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王朝是不用儒家治国走向强大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秦国不用儒家而选择法家思想,这是时代的选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在《显学》记载,把儒家思想与墨家并称为显学: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这段记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他不是承认和赞同儒、墨思想,恰恰相反,只是为了他更好的对儒、墨进行批判。而且,评价“显学”的标准是多样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评价都不一样。
儒家“以德服人”政治思想,没有一个诸侯王的赏识,诸侯王喜欢的是儒家的“厚葬”等“礼”之类的思想,因为便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统治秩序。墨家思想的“兼爱”“非攻”也不适合称王称霸的时代要求。
在社会统治阶级流传最广的是法家思想,因为靠这个思想,可以迅速让国家变得强大,所以,活跃在春秋战国政坛上的尽是法家思想的人物,比如管仲、李悝、吴起、商鞅。
毕竟只讲道理,是无法让人把政权和土地拱手相让的,以前没有,以后估计也没有。
2.乱世需用重典,建立之初的秦朝用法家思想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李白有诗《古风·秦王扫六合》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灭六国后,秦始皇嬴政踌躇满志,感觉自己强大得不可一世,开始打造他的理想王朝。比如,他觉得以“三皇”“五帝”的名号都表达不完自己的丰功伟绩,要以始皇自居,企图把嬴氏天下传到千秋万代;他还创造性的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建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他还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还有很多。
秦始皇真有雄才大略,他开创了一个新天地,秦朝在他手里一天比一天强大。李贽在《藏书》中高度评价秦始皇: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四、没有儒家、道家思想影响的政权,开始走向疯狂。
1.大肆征服和建设。秦始皇的功绩当然不可抹杀。只是,他迫不及待的把有些最好延后很多年的大事抢着做完,忘记了刚刚经过战乱的人民,最需要的不是南征北战、大兴土木,而是休养生息。
孟姜女的老公死了,千千万万个孟姜女的老公死了。而秦始皇还在筑长城,修驰道、直道,修阿房宫,修帝陵,还在南征北越,北击匈奴,远征高丽。
2.追求思想上的“禁锢”。秦始皇在国家治理上,一直信奉着韩非子和李斯的法家思想,《韩非子》说:
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下禁其事。
秦始皇不仅没有采取儒家思想,还坚决的和他划清了界限。统一天下后,他一直在“禁”字上下功夫。突出的事例就是焚书坑儒。西汉刘向《〈战国策〉序》:
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他想禁四方言论,不想听到任何一个不同的声音。
可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秦始皇不想去思考和理解,因为一思考就要向儒家思想靠拢了,很不习惯,好像也没有必要。
结语:单一而持续的法家思想让秦朝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疯狂奔跑,却注定暴毙。
可以这样说:秦朝,以武立国,也因武亡国。马上可以得天下,马上不能治天下,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秦始皇规划的万世皇朝没有实现,二世而亡,倒也令人唏嘘不已。
历史的发展没有“如果”,秦朝的结局也是必然。
在那个时代,那种生活背景下的秦始皇,不会采用儒家思想,也不会用道家思想,他是个坚定的法家思想执行者。
只是,后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政权建立之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后,一定要用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让老百姓喘口气。
以上观点不当之处,敬请留言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除了上古三代。没有用儒家学说而走向强大的朝代,基本没有。秦时,有大量的儒生占据朝堂,你要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没有儒家的参与,是不可能的。而自汉起,儒学已经渗透进了中国的方方面面。另外,反过来说,中国古代没有一个朝代是因为采用儒家学说而强大,因为在那种层面上,不可能是非此即彼的。哪怕是罢黜百家的汉武帝,也有法家的影子。所以中国一直是外儒内法应该大错不错。儒家其实跟基督教差不多,讲的都是仁啊爱啊什么的。但是儒家比基督教要完善和先进太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用儒家思想育民,民会没有敎养,不用法家思想治国,国会没有法治,二者兼顾,才能強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朝,用法家治国策略。从商鞅到韩非,奋六世余烈,最终统一了战国乱世。同时北逐匈奴,南取岭南。无疑是一个强大的王朝。
上一篇:脾胃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