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王朝是不用儒家治国走向强大的?
儒家,秦国,思想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王朝是不用儒家治国走向强大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换句话来说,在整个盛唐时期,儒家思想除了在统治人民思想上面有所建树外,在国家层面上面作用真的不大。
而在其余朝代,基本情况也都非常类似。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王朝就没有作用。
有关于儒家思想在王朝存续间起到的作用,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说。
首先是从统治阶级角度。
对于统治阶级而言,有两个作用:
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
封建帝国时期,封建帝国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置和缓和这一矛盾,是封建统治者一直都头疼不已的问题。
而儒家的等级观念思想,君君臣臣的政治思想主张刚好是应对这一矛盾的最好的办法。
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出了三纲五常之说,在进一步强化了儒家的宗法思想之时,并进一步加强了儒家巩固中央集权的思想手段。
按照儒家的学说,可以循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理顺国家政权和家族性个体农业者之间的关系。
而这,正是可以将君权无限放大的最直接手段。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担心君权会无限放大的董仲舒才会紧接着重新搬出了早在周朝就被废止的“君权神授”,目的就是防止君权的无限放大。
再来,就是从平民百姓方面来说。
这里也是两个方面:
提供打破阶级壁垒的通道。
自从汉武帝时期,统治阶级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之后,一方面人民的思想被禁锢,失去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爆炸性;可另一方面也使得科举成为了可能性。
统治阶级从此以后有了可以以学习来筛选臣子的手段。
以上,便是有关于儒家和王朝存续的关系了。
再回到题主所问。有强大的王朝却和儒家没有关系吗?
当然是有的。
而且还不少。
当然,这里得先做一下排除。
首先,必须要是一个大一统的完整国家。
那么,在这一点上就可以直接去掉上古时代到周朝以前的数个王朝时代。
上古时期,由于并非是一个严格意义的国家,因此不算。
而夏、商时期存续时间虽然足够,可是事实上这两个朝代与上古时期依然很类似,国家与联邦其实没有任何区别,所以依然不能作数。
其次,必须要是在历史上承认的正式朝代。
中国历经五千年,前后经历的朝代足有20几个。
但是在这些朝代之中,并非全部都是被认可的正式朝代。
比如由西楚霸王项羽建立的西楚,以及新朝、玄汉、以及两晋时期的南北朝五代十国等。
排除了这些朝代之后,我们就可以看一下剩余的这些王朝有哪些符合题主所问的了。
毫无疑问的,作为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代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中国第一个绝对大一统的王朝,秦朝不管是执政思想还是主流思想流派,都和儒家一丁点关系都没有。
从商鞅十七开始,秦国的主流思想就是法家,而知道秦朝建立,一直奉行的也都是以法家思想为根基融合墨家与农家的混合思想。
不过,从秦代之后就没有了。
自秦代灭亡,汉朝建立之后,儒家的地位越来越强。
而等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稳固统治,摒弃了先前占据主流的黄老以及法家等思想流派,转而独尊儒术。
从此以后,便开始了儒家与封建王朝统治的数千年的纠葛。
而以上,便是全部的答案了。
文章由《杂看世界》原创,我是阿穆,欢迎大家一起讨论,谈天说史,杂看世界,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别忘了关注我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的王朝,能说完全不用儒家的几乎没有。
实际上,各个王朝治理国家时,都是依据不同时期和形势,在儒道法三家之间做不同比例的取舍。就像红黄蓝三原色,不同比例的混合,构成了世间各种颜色。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应该转变为:哪个王朝用儒家比例较少而走向强大?
第一个应该是秦朝。
秦始皇的理想是消灭诸侯,统一天下,这样就彻底消除了战乱的根源。这是什么?这就是儒家追求的秩序。
天下在周朝分封的秩序中逐渐陷入纷争和战乱,处于了失序的状态下。
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知道秦始皇,七代人励精图治,积累力量,打击其他各国。这个时期,基本上全是法家思想在起作用。等到秦始皇提出统一天下消灭纷争这个理想主义目标时,他不自觉地就进入了儒家思想体系,因为儒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秩序。
秦朝是绝大部分时间用法家,最后统一天下之后开始被动地进入儒家思想的范围。
但秦朝可以说是使用儒家成分最少的大一统王朝。
第二个是西汉。
秦末经过多年战乱之后,汉朝建立。此时人口大减,土地大量抛荒。西汉采取了道家的无为思想治国。轻徭薄赋,能不做的事就尽量不做,让天下自然地展开生机。这样积累了70余年。
到了汉武帝开始对外使用国力时,此时则是法家的比例在加强,道家的比例在大幅减弱。
等到战争对社会产生多种影响,人心浮动时,儒家派上了用场。儒家在董仲舒的改造之下,用天人感应、大一统等理念,塑造整个社会的精神秩序,使大一统观念在中国人的心里逐渐生根。
汉武帝之后的西汉,则是道法儒兼用,有时候道多一点,有时候法多一点,有时儒家多一点。但总体上,从整个西汉看来,儒家在治国方面所占的比重是不多的。
第三个是唐朝。
唐朝在隋末天下大乱的混战中取得了天下,这个阶段靠的是法家的法术势。
在取得天下之后直到贞观之治的过程中,唐朝主要采用的治国理念与西汉类似,以道家思想为主。因为隋末改朝换代战争人口减少了7成,唐朝只要顺其自然就行了。
唐初直到唐高宗时期、武周时期,唐朝采用的儒家的成分都相对较少,唐朝推崇的是武功,人人争着从军立功名,而不是读书立功名。
别看唐太宗开了科举,此时的科举以分为进士科、明经科等,明经科考的是儒学,但所占比例不高。同时,即使通过了科举,没有人举荐也很难得到真正的官职。要直到安史之乱以后,进士和明经科出身的人才在唐朝官员的比例中逐渐提高。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中央权威大大削弱,此时,儒家讲究名分尊卑秩序的一套才被唐廷重视起来,儒家的地位才得以提高。
结束语
像宋朝那样,只用儒家知识科举取士,其实是走入了极端。儒道法三家合在一起的灵活运用才是社会治理的正途,宋朝却过分使用儒家,从此把中国逐渐带入了礼教的社会,贻害后世。
上一篇:脾胃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