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王朝是不用儒家治国走向强大的?
儒家,秦国,思想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王朝是不用儒家治国走向强大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么紧紧依靠着儒家思想去治理天下又会存在什么样的坏处呢?我们可以去看下隋朝!
很多人把隋朝这个朝代究竟推行哪家的思想存在疑问,毕竟隋朝十分的强大,但是呢,隋朝又灭亡的特别快,很难给他一个定性,但说实话,无论是隋文帝还是隋炀帝都认为这个天下是儒家的天下!
儒家治理天下有一个什么基本准则呢?所谓圣儒治天下!就是治理天下的时候,无论4g如何变化,都是春天,无论这个天下谁在治理治理的人肯定都是善良,而隋文帝跟隋炀帝则认为这个天下所有人都是圣人,所有人都对国家存在感激之情,所有人都可以无条件的替国家付出一切,(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尚可网)因此无论是隋文帝还是隋炀帝,都在不停地努力,老百姓没错,每一条路走到极端,都是一条错误的路!
结果隋朝一直让老百姓在建设自己的国家建设来进社区,老百姓不堪负重,然后又选择造反了!
可以一个强盛的王朝真的想要持续下去,想要能够统治老百姓那必须得做到,我说的第一条也就是三分靠法治,七分考教化。
董仲舒所做的就是将这一部分的法家思想融合到儒家思想里面,以儒家思想作为主导,然后加入法家思想辅佐这个国家继续治理天下!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汉武帝也是偏向于法家的思想,但是法家再发展到汉武帝哪个朝代的时候全部都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腐竹,当然这批人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们,所以咱们就暂且称它为腐儒!一天到晚喊着说要要用酷刑治理天!天下已经太平了,这个时候谁希望有裤型呢?汉武帝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君王自然看出了这种思想的错误性,所以他毫无疑问一脚把这帮人给踹开了,要求社会给他一个新的思想,这个时候董仲舒站了出来,他知道汉武帝他的内心究竟需要什么,所以她不是单纯的在推崇自己的法家思想,而是将法家思想不停的改良以后,然后把它缝。献给了汉武帝,汉武帝自然也是接受了这份馈赠!
话说了这么久,那么中国历史上面究竟有多少王朝是不依靠儒家思想强盛起来的?我的答案就是所有的强盛的王朝都不是单纯依靠儒家思想强盛起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秦汉以来,没有一个朝代是以儒家而建立的,也没有一个朝代不是以儒家而衰亡的。
秦朝以兵家、法家、杂家而起,汉朝以兵家、黄老而兴,隋唐以道家、兵家而起,宋元明清无不是以兵家及道家而兴……然而却都以儒学而治,以儒教而亡,没有一个朝代能超过360年。
根本原因就在于,儒家学说不利于争战,但是却利于内部民众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即不利于“争天下”,但适合于“平天下”(不是平外敌,而是平内部)。所以,即便是汉唐,以黄老之道而兴“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但最终还是要靠儒家来“平天下”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的崛起和统一,汉未“独尊”己崛起。都说唐朝最兴盛,佛道杂之不局“礼”。唯有宋後最崇“圣”,朽腐最终被西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武哥说文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儒有所长,法有所短。
秦有所强,秦有所短。
从“百家争鸣”以来,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秦朝的“大一统”,中国古代史从“奴隶社会”进化到“封建社会”。秦朝横空出世,开启了一个历史新阶段。
从它可是到整个封建社会结束,不用儒家思想治国而走向强大的王朝,最明显的就是秦朝。
这是个特例,有其独特的背景:
一、嬴政的成长环境中,从小到大压根就没有儒家的影子。
第一任老师——吕不韦。那时的嬴政还是秦王,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后,吕不韦为秦相,独擅大权,10年后,执掌大权的秦王政放逐吕不韦到巴蜀。吕不韦知道嬴政的脾性,饮毒酒自杀。
第二任老师——嫪毐。这个人本身也是个受害者,被吕不韦施拔掉胡须、眉毛就献给太后淫乐。后以秦王“假父”自居。后来,嫪毐发动叛乱,被秦王政打败,车裂而死,曝尸示众。
第三任老师——李斯。李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师从荀子,借韩非子之才,得势于嬴政,后为秦朝丞相,再后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立胡亥为二世,再后,被赵高腰斩于市。
可以看出,嬴政身边不是法家人物,就是心狠手辣的阴险毒辣的小人,儒家思想方面的人才没有进入核心圈,没有哪一个教给秦王“仁、义、礼、智、信”这一套。所以,他的一切行动,包括稳固统治、发动战争、整理国家,都是一个步伐:严刑峻法,不听就杀。
二、秦国的发家史,从商鞅变法开始,就确立了以法为师的传统,与儒家思想无关。
在嬴政他们家族的发家史上,也很少有儒家思想的痕迹,占统治地位的是法家思想。
当秦朝还是秦国的时候。野心勃勃的秦孝公就任用商鞅为相,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等等。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成为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也在秦国确立了法治思想。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王道不用,霸术见亲。政必改革,礼岂因循。
太史公对商鞅的评价不怎么客观,因为就是这个他评价为“天资刻薄”之人,在秦国通过变法,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三、没有儒家思想的秦朝,为什么能够一步一步走向空前强大?
上一篇:脾胃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