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王朝是不用儒家治国走向强大的?
儒家,秦国,思想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王朝是不用儒家治国走向强大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国时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商鞅辅佐秦孝公,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
由于新法鼓励农耕,使秦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生产水平显著提高。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大强国”。同时,由于推崇战功,使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统一度量衡,使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推动了商品交换。县制、爵制以及什伍连坐制等的推行,虽有压制人民的一面,但给民众带来某种安定,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富国强兵。
由于商鞅变法,秦国强大,经济繁荣,天下济世之才广集到秦。秦出现了吸收和使用外国人才的高潮,高级官员多由外国人才充任。比如武王、昭王两代先后为相者13人,其中12人非秦人。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对外战争也取得了重大胜利,领土扩张,国力进一步增加,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落后被动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长期“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的局面,提高了秦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
国内军事废除爵位世袭制度,实行以军功为爵位分封的标准.这就使君主掌握了爵位分封的权力,通过爵位分封鼓励秦国百姓参军打仗,使秦国人对战争很兴奋,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基本达到了全民皆兵的效果,为后期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非常结实的基础。不过因为很多原因秦国没有长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周朝、秦帝国、西汉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夏,商,周,秦。这些朝代都非常强大,没有用儒家思想治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朝。秦朝统一六国,战国时期刚刚结束,百家思想仍然在争鸣,思想领域极为混乱,而统一国家须统一思想,思想的统一则需要统一的治国理念,而思想混乱则是统一思想的大敌。而在这一场思想争鸣中,儒家思想是取得比较大的成就的。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倡“德治”,维护“礼制”。这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选择儒家思想,那就相当于维护旧贵族的利益,不利于统治。于是,秦始王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开始焚书坑儒,活埋儒士以及到民间搜查百姓私藏的《诗》《书》等关于儒家思想的书。这一举动,确实达到了秦始王的目的,加强思想的专制统一,但是,这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除此之外,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主张“法治”,主张国家至上,社会团体甚至血缘亲属团体的利益都得服从君主的国家利益,排斥“礼治”,不承认自然法的存在,维护了专制统治,随后随着经济上使用统一货币,文字上使用小篆作为统一文字等措施,秦国不断强大起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秦帝国凭借法家“法,术,势”而吞并六国,统一中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题主提问,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先说清楚一个问题,国家强大与否与主流思想流派其实关系并不大。
国家的强盛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政策,这个是由统治阶级的政治思维所决定的。
这两者一个决定国家,一个影响人民思想。
政治思维和统治阶级所选取的主流思想流派虽然有一些关系,不过实际上关联性并不是特别强。
就以唐代为例。
大家都知道,唐代算得上是我们古代封建王朝之中比较强盛的朝代。
那么唐代的主要政治思想是什么呢?
根据《资治通鉴》之中的总结,唐代施政方针大体上可以总结为八个字:“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也就是说,统治阶级主张重民、顺民、与民休息、发展生产,“偃革兴文,布德施惠”。
唐代著名的臣子魏徵所提出的“十思”、“十渐”思想便是对于整个贯穿唐代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的高度凝练总结。
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整个唐代的施政思想与儒家的思想有那么一点类似。
不过,只要仔细研究魏徵所留下的这些文献资料,就会发现实际上这些施政方针实际上只有仁政这一点和儒家思想有这么一丁点的关系外,其他的无疑都是糅杂了法制以及道家等思维的混合思想。
上一篇:脾胃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