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觉得哪位古人写书特别不容易?
司马迁,李陵,史记你觉得哪位古人写书特别不容易?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四类书来源于现实,这类书的代表有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孔子的《论语》等书籍。这类书首先要有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观察、理解,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材料收集与编排。不过这种材料收集的基础是零散的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事件,组织联系最终形成完善系统一的理论,困难也就比前一种《史记》的出现进一步加大。能写出这类书的人,都可称得上是一代宗师,也是每个国家与人类社会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五类是一些哲学思想家,这些思想不是所谓基督之类的宗教思想,而是《道德经》这样的思想。这些书也要有材料收集,材料的基础包括书本和对现实世界的观察理解,还要进行生华,总结出现实的共性与本质。当然有些思想家,尤其是一些社会思想家的理论,是达不到《道德经》的水准的,因此这些人可以归为第四类。老子虽然仅仅留下五千字,然后骑牛而去,不过背后的经历应该远不简单。
所以综上上所述,能够达到第四类已经不简单,不过第五类书的写作其实最困难。这类书的代表有《道德经》、各种佛经应该也算,不过我没看过,所以不敢妄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雪芹。因为,苦尽甘不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迁吧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终于,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左丘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观史鉴今,作为一名历史领域创作者,非常荣幸有机会交流这个话题:
我觉得明末清初的谈迁写《国榷》非常不容易。
一、 谈迁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布衣史学家,他对明史非常痴迷,所以打算写一部明史。他当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时常饿着肚子在写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国榷》的初稿,但结果是让小偷给偷走了。
二、小偷偷走以后,他是极度伤心,饭不思茶不想,但他没有放弃,又重新开始写作,并且去京城去访问古迹,终于经过几年的光景,他再次写成了这部书,而且比初稿更丰富,更有可读性。这种执着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迁把写史记当作了人生最高的理想,即便身陷囹圄,遭受阉割这样的不堪之辱,他依然矢志不渝,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更难得的是,作为史官,他做到了不歪曲,不粉饰,不篡改历史,可谓是一部永垂不朽的丰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