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史上结束纷乱后的大一统朝代,为什么感觉王朝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呢?
王朝,西晋,隋朝中国古代史上结束纷乱后的大一统朝代,为什么感觉王朝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些短,比如秦朝,隋朝,这些属于从大分裂,战乱刚刚平定统一,是过度性王朝,是有些短暂。但绝大多数一统天下的王朝都不短。比如两汉时期,唐代,元代,明代,清代时间都不短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结束纷乱后的大一统朝代为什么维持时间短,个人认为有如下原因:
一是武力一统,思想并未一统,长期的割据分裂直接催生大量割据一方的雄主和利益集团,虽然大一统朝代强力统一了全国,但和新生王朝的认同感没有形成,大多在想着先朝复国,大一统王朝的灭亡都有先朝后裔的推波助澜,这是结束纷乱后大一统朝代灭亡的现实基础。
二是秦晋隋元等王朝特别是秦隋都开创了许多壮举,为后世繁荣打下良好基础,但王朝统治者的昏庸暴政或超过当时生产力的好大喜功,如秦二世横征暴敛、偏听偏信,晋的八王之乱,隋的修运河、征高丽好大喜功等等,这些是导致灭亡的直接原因。
三是历史惯性,这些朝代时间短是相对的,相对乱时的朝代来说时间算长的了,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来说,他们是在总结前朝的基础上的发展,但由于前朝的不完善导致依照前朝总结出来的统治矫枉过正,需要再总结再发展,这就是惯性,历史发展螺旋上升和历史周期论。
个人浅见,欢迎指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有统一的大帝国,不管其寿命长短,甚至还是相对分裂的南北朝一开始就有这个问题,秦朝书同文车同轨就是为了解决割据问题,但割据问题并不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而是因为古代经济合作不紧密,地区差异较大造成的,所以秦生硬的用管理秦的办法去管理情况完全不同的六国自然怨声载道,这也是秦灭亡的原因。汉最开始吸取了这个教训,但藩镇坐大后又带来了八王之乱,于是汉武帝又开始中央集权,集权又带来了秦的问题,所以不得已到了东汉又放,放到最后就成了三国……
这个问题一直到隋朝都没有解决,因此其间除了西晋曾短暂的统一中国,其他时间都是打打停停,而隋其实也是一个问题,因为隋炀帝贸然迁都,远离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隋也亡了……
那么为什么唐开始后能稳定了呢?我们对比一下这个时候的东西方就知道了,(罗马帝国分裂同三国大概是同一时期)因为唐朝和分裂的欧洲相比多了一样东西——科举。科举是底层直达天听的快车道,也解除了门阀垄断的举荐制,大大削弱了门阀贵族的实力。而唐的灭亡,除了科举制度的不完善,还有就是中央集权的不完善,加上异族入侵的混乱,唐就亡了……
宋的稳定,就在于它完美的把中央集权和科举制度无缝衔接了起来,成功的阉割了地方藩镇割据的所有可能性,可以看到宋之后中国再也没有真正大规模长时间的分裂过了……
同样的情况在欧洲也是如此,曾经的罗马帝国依靠公民权的发放建立了一个类似于科举制度的晋升体制,可罗马皇帝普发公民权后公民身份一钱不值,很快欧洲就变成了贵族割据的一地鸡毛。想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学者对科举制度的赞叹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科举和中央集权的坏处依然存在,只是分裂从此不再可能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问的这个问题好,这不仅是历时问题,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思考的问题,我们以隋末唐初这段时期展开讨论。
隋朝文帝开朝到炀帝结束总共只有38年历史,而隋朝之前中国大地经历了近400年的战乱,这段历时都是用血泪书写的,每次翻开都心里感觉像在流血;在经历大乱之后百姓思治,隋文帝顺势开创了一个盛世,中国的创伤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恢复着,这些都要归功于隋文帝惠民政策。
但这短暂的盛世被到了隋炀帝后戛然而止,杨广改变了父亲惠民政策,急于建功的他开始了残暴统治;经历短暂和平的中国百姓又一次陷入了火海,安定幸福的生活一下又没了,于是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细算之下,隋朝灭亡速度之快可谓惊人,从李渊晋阳起兵到全国一统,只用了不到二年。
贞观早年,李世民的政策仍是以恢复生产为主,面对突厥的不断入侵,李世民没有盲目展开反击,大唐如受伤猛兽一样在默默地舔舐伤口,直到贞观四年李世民奋起反击一举消灭突厥,被北方少数民族推举为天要汗;这分功绩不可谓不大,从此贞观之治正式上演,大唐王朝开始了200多年的统治。
自李世民之后,唐朝也并非历代都出明君,为何大厦没有像隋朝一样分崩离析呢?其实史书早以给我们答案。还是从李世民说起,自从进入贞观后,李世民不断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欢迎批评时政;大唐奇才马周就有过一段关于以上问题的阐述,他认为历代王朝传祚多少皆由于是否积德累业所决定;
君王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这样就可以为子孙立万世之基,他以周、汉为例,两代王朝之所以传祚久是因为前代君主广施仁政,百姓得到很好的蓄养,因此国家长久,即使出现一两位昏君,百姓因感恩于前代君王也不会反抗他;以周、隋为例,创业之君不树德行,其政策仅够自守,百姓没有得到实在的恩惠,如后代之君政教少衰则各地百姓揭杆而起,推翻其统治。
马周的说法在当时来看确实有开创性见解,从一定程度上督促君王施仁政、广积德、累功业,不断为后世子孙夯实统治基础,以保传祚无疆;我们用他的观点分析秦朝统治,始皇统一天下后没有行仁政而继续行霸权,以牺牲天下百姓为代价巩固其统治,结果到了二世被农民起义推翻;汉武帝穷兵黩武,以牺牲建国60多年来的积累为代价驱逐了匈奴,试想如无前几代君王休生养性的政策汉武帝很可能就是后世的隋炀帝;以此来说马周之见解能回答这个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