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史上结束纷乱后的大一统朝代,为什么感觉王朝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呢?
王朝,西晋,隋朝中国古代史上结束纷乱后的大一统朝代,为什么感觉王朝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马周的观点用现在的眼光解读,主要就是民生问题,不断改善民众生活,提高幸福指数,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中国近几年出现几次区域性灾难,中国百姓的表现让世界惊叹,中国百姓对政府的拥护同样彰显了政府积德累业善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乱也就代表着有很多的机会,因此这个时代就会爆发出很多个野心勃勃之辈。虽然他们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承认了这个朝代,但是他们却已经有了庞大资源以及利益链。因此他们也就成为了当朝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就有了矛盾。在矛盾爆发之后,就会有战争产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不是必然的,尤其偶然因素。
都说秦朝暴政,但是秦朝自商鞅变法以来,暴政了几百年了,国力是越来越强。
都说隋朝隋炀帝荒淫无道,其实你去看看,隋炀帝还是有很大贡献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史书总喜欢把历史归咎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归咎于朝廷的暴政、皇帝的昏庸,其实不是这样。
秦朝的灭亡更多的在于皇帝暴死、接班人被架空。
隋朝也是一样,隋炀帝如果一直呆在都城,很难说无法平叛。你看满清时期,太平天国都打到天津了,只要都城没事,依然能够翻本。无法平叛的直接原因在于回大兴城的路爆发了叛乱。
所以,历史有时候其实是挺偶然,至少我认为,如果扶苏继位,基本上秦朝不会灭亡。胡亥后期连自己兄弟都杀光,基本上已经是变态所为了。
西晋作为大一统的王朝,灭亡也主要归咎于皇帝的昏庸,其实你也可以看出,其实在开国之初已经埋下了祸端,各个王爷都有自己的军队。汉代汉景帝成功平叛了,但是西晋没有,转入绵延数十年的战争,国家大为消耗。实际上,明代也是一样的,藩王叛乱,结果是藩王上位,在这样一位强势藩王的统治下,反而实现了明朝的中兴。
历史这事,不好总结这种所谓的周期律,各种巧合的因素归结在一起,才形成了精彩纷呈的历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王朝与汉王朝是一脉相承的。
隋王朝与唐王朝是一脉相承的。
元王朝与明王朝是一脉相承的。
秦王朝、隋王朝、元王朝都是以贵族思维取得天下,却不能调整心态,以平民思维管理天下,所以必然导致王朝的更迭,由下一个王朝来完成这个未尽的步调,形成相对更为稳定的政权。
这个方面,清王朝相对完成的比较好,他们完全的融入了汉人平民儒家文化当中,也适度的保持了部分游牧遗存,虽然由于缺乏工业的加入,后来遇到工业能力超群的西方列强,一下子就由“天朝上国”沦为了“东亚病夫”。
中国传统文化,夺天下必须是道家贵族文化,上古轩辕氏游牧工业部族的黄帝,与神农氏医药农耕部族的炎帝,结成了炎黄道家贵族联盟,构成了一种“工牧医农”联盟,据传黄帝作为领袖,著有《道经》一书,系统阐述帝王对整个国家的道家管理学问,其与后来老子《道德经》混合的理论,被称之为“黄老帝王之术”。
也就是说,打天下是必须以“贵族思维”指导的“国人”打天下。
而要坐稳江山,则必须依靠被征服人群的力量才行,特别是被征服的人群数量较之征服者远远超出时,中国的情况是,炎黄联盟领导的“百姓”国人作为胜利者数量远少于被征服的蚩尤九黎部落的“黎民”,虽然涿鹿之战炎黄联盟取得了胜利,但东夷部族的反抗一直不断。
据猜想,炎黄联盟后来的夏王朝因为东夷部族治理不力,被商王朝推翻。
因为,炎黄联盟后来的商王朝也是因为东夷问题导致了“武王伐纣”的失利。
周王朝吸取了商王朝牧野之战中“黎民”战场倒戈的教训,总结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规律,提炼出“明德慎罚”的政治理念,系统的使“黎民”摆脱奴隶身份成为新国人(自由民),当时要明确奴隶身份必须实施琢瞎一支眼的刑罚,而周王朝的杰出理论家周公旦提出,按照“德”的登山活动,达到一定高度的“黎民”,就可以将名字记录在荣誉板上,免除琢瞎一支眼的刑罚,成为一种新人(自由民),这种“根据需要而产生的人”,就被称之为“儒”,他们的群体,就被称为“儒家”,而这种系统选拔“民”(奴隶)成为“人”(自由民)的宗教,则被称之为“儒教”。
后来的儒家,大家都认为有讨好帝王的奴才嘴脸,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脱离“奴隶”身份的“自由民”,骨子里是平民信仰,所以自觉或者不自觉带有一部分文化遗存。
秦王朝快速灭亡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主观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极端道家主义,也就是道家的法派思想,彻底取得“人”心,却彻底放弃“民”心,如果说道家道派是提倡“母神”信仰的话,而道家法派则是完全的“父神”信仰,而且是比较偏执的那种类型,所以后来汉武帝时期儒家上台后,称秦王朝为“暴秦”,而道家法派则被儒家开除出道家,被称之为“法家”。
秦王朝本来可以在儒家帮助下浴火重生,因为儒家帮助秦王朝面对楚国后裔周文大军的进攻,并取得了胜利,但秦王朝并没有顺势而为恢复儒家被“焚书坑儒”取消的地位,反而继续视儒家平民为奴隶,所以在后来儒家平民后裔刘邦率军到来时,选择了消极不抵抗策略,秦王朝只得开城投降。
汉王朝吸取了秦王朝的教训,后来搞了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国家层面不再选择道家贵族当家,而是选择儒家平民当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