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祖先为什么要这样说?
良医,宰相,不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祖先为什么要这样说?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能保身长全。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 这是后世相传“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良相立功于全面,良医立功于人身康健。
在圣人看,人生在于立功;在凡夫看,主要在于享受。
立功走向圆满大道,享受必有后患。
圣人舍得福在万世,凡夫享受快乐暂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做一个辅助君王治理好国家的好宰相,那么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也是可以的。宰相和医生都是都含有拯救天下苍生的寓意,所以那些有志之人都以此为抱负。“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出自范仲淹之口。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故事:
宋朝宰相范仲淹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就不幸逝世了。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从此,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一心想要济世救人。他读书的时候,白天晚上很用功。五年中,他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凉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范仲淹领悟了六经的主旨,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算命先生,问道:“我以后能不能当宰相?”算命先生说:“小小年纪,口气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你看我可不可以当医生?”算命先生很好奇,怎么两个志愿差这么大?就问范仲淹为什么。范仲淹回答说:“唯有良医和良相可以救人。”算命先生说:“你有这颗存心,真良相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良相可辅佐君王安邦定国,治理国家;良医悬壶济世,为人解病痛之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良相和良医都是行善积德的行业,老祖宗就是要建议人们都要以行善积德为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这是北宋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的人生理想。命运使然,他还是成了一代良相。只不过,他依旧在治病——治大宋朝廷的病。他如同一位铁甲战神,以大无畏的精神战斗着,试图拯救风雨飘摇、行将崩溃的世界。他是最大胆的文人,敢与天子争是非。但时代注定,他最终只能作为一个失败的改革家,被贬谪远调。然而他的这句话,如同一道光,给后世诸多学子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实际上,今天这个社会,更需要太多良医,救百姓于病痛之中,也救民族于危难之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提出来的;提起范仲淹大家或许会想到耳熟能详的《岳阳楼记》了,那篇流传千古的“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意境想必大家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只是范仲淹小的时候问卜一个算命的先生典故,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范仲淹拿治国如同治病的大智慧!治国如同救民于水火,治病乃救人于苦痛之中;从中医治病的望闻问切推演到治国的经世才能,不得不说范仲淹的大智慧。与老子所提出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面的政治、军事、民生等就如同中医问诊里面的各种疑难杂症一样,都需要智者能掌握有度,能挥斥方遒,能如烹小鲜一样游刃有余。
上一篇:疫情期间住宿人员需要外出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