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秦始皇用“朕”做专属代称?
皇帝,始皇,自己的为什么秦始皇用“朕”做专属代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既灭六国,议君主称号,王绾、李斯等议:“天子自称曰‘朕’”。此后遂专为帝王自称。
这个称呼还得从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六国的时候说起。秦国打败六国,一统天下,功绩超过三皇五帝,对以往的称号很是不满足。经过群臣讨论,认为秦始皇不能用王的称号,应该以皇帝的封号来衬托自己的荣耀。故此嬴政就是历史第一个称自己为“朕”的人。为了凸显皇帝的特殊存在,只许本人可以自称,群臣和平民一律不准用朕这个称号。
这个称号是丞相李斯建提出来的,是“天下皆朕,皇权独尊”的意思。朕字还原意为是征兆和迹象的意思,古代的征兆还可以写成朕兆。在秦始皇的留传之下,古代的皇帝纷纷效仿,都用朕字当做自己的第一人称,犹如我的意思。皇帝为了体现自己的威严和皇权用朕作为自己独一无二的称呼。
另外,朕字拆开就是月和关字,把关字拆开就是天字加两个点。首先说明皇帝虽然受命于天,但是也是有血有肉的的凡人。但是为什么是天字加两点,而不是一点。皇帝贵为九五之尊,真龙天子是天下人的统帅,其一点为主。但是作为皇帝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因为贪图好色而误了国家的大事,黎明百姓的安危。既然是天下人的统领者,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骄横跋扈,肆无忌惮,这一点代表着冥冥之中的监督之刀。所以这个字的最终意义就是提醒皇帝要做一个明君而不是昏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严格来说,除非僭越或者中国处于分裂时期,否则东亚汉文化圈只有一个皇帝——中国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称“朕”。不过朕是比较书面化的自称,往往仅出现在诏书等官方文书上。在日常生活中皇帝常称\"我\"、“吾”、“孤”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
严格来说,除非僭越或者中国处于分裂时期,否则东亚汉文化圈只有一个皇帝——中国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称“朕”。不过朕是比较书面化的自称,往往仅出现在诏书等官方文书上。在日常生活中皇帝常称\"我\"、“吾”、“孤”等。
此外东亚汉字文化圈中日本因为多数时间不是附属国,且自称天皇,所以自称“朕”。朝鲜半岛历代国王只能称“寡人”或者“孤”,不能自称“朕”。
1897年朝鲜王国“升级”为大韩帝国,1910年灭亡前仅仅两代国君称“朕”。越南国王对内称“大越皇帝”,对中国称“安南国王”,对内时自称“朕”。
朕在先秦时期是第一人称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例如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秦朝以后专作皇帝自称,商、周天子却多自称予一人。
根据汉许慎说文解字,朕小篆“月”字旁原作“舟”字旁,指木造船的两块木板间隙。以其极为细小譬喻寡德以自谦,类似寡人之义。
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不谷”、“寡人”,随着秦朝建立,秦王政创立皇帝尊号,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这个称谓从此一直流传至辛亥革命中国帝制终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朕字很早就是自称,参考离骚,那时谁都可以用 后被秦始皇征用就变成皇权的一种了 但是秦始皇在吾,孤、寡人,朕 等自称中选择了‘朕’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是谐音‘政’(嬴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朕 这个字在其本质意思来说就是第一人的称呼(我)的意思,在秦朝之前不管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可自称(朕),到了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之后 朕 就成了皇帝的专属称呼,代表独一无二,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从此之后所有人都不能再称 朕。否者就是僭越重罪,所以 朕 这个称呼就成为了皇帝垄断的称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先秦以前,称自己有“余”、“朕”、“我”、“吾”、“台”、“卬”六种
上一篇:为什么病毒没有在印度扩散,印度有需要世界各国学习的地方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