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屠呦呦落选中国院士,你怎么看?
院士,中国,诺贝尔奖屠呦呦落选中国院士,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离2017年5月她离开母校清华返回另一个母校普林斯顿担任讲席教授仅仅过了两年,离她据传因为“年轻”而落选中科院院士还不到两年。
无论她如何表达自己的无所谓,但在美国的学术成就以及获得的肯定和荣誉客观上为其在国内申请项目基金以及落选院士所受的各种郁闷和奇葩理由出了口恶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院士标准,完全欧美标准评院士,留学成为标配,中国自己就不能培养自己的科学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这个问题99%是受某自媒体的不实消息而发的,该消息的题目是“因论文数量不够?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选院士,科研之痛何时止”,而“屠呦呦落选院士”也上了热词榜。
但是,无论是吃惊、感慨还是气愤,都不要忽视这是一条假新闻。
2月29日,中国工程院证明上述消息不实。两院院士2019刚刚增选过一轮,2019年1月1日正式启动,11月公布结果。按照“两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的规定,下一次增选时间应为2021年。两院章程中也并未对院士的“留洋背景、博士学位、足够论文”进行明确要求。屠呦呦先生并不是“落选”,而是没有参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候选人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6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
而屠呦呦先生已经89岁高龄了(1930年12月30日),虽然获得6位院士提名并不困难,但对于屠呦呦先生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在我看来,甚至是“自降身价”,毕竟单单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含金量远超“院士”这个头衔;她还被评为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和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并先后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而且还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一道入围了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并且是唯一在世的科学家,唯一的亚洲人……随便任何一项都是绝大多数院士们无法企及的。
之所以出现这个假新闻,而且上了热搜,估计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现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本身还不是很完善,尤其在实施中滋生了不少不公平现象。屠呦呦先生作为一名“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无院士称号、无海外留学经历),之前曾多次申请参选,但都被拒绝。但正是这位屡遭拒绝的“三无科学家”获得了科学最高奖,无疑是对评选机制以及制定者、实施者的巨大讽刺。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虽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是也是经历了三次被拒后才当选的,落选原因也与留学经历、英语水平和论文数量等有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行政官员、企业领导披着学者外衣,动用各种关系申报参选院士,其中还有成功当选的。因此,每逢增选院士,类似的假新闻总会出现,实际是大众对僵化的评选机制的质疑和抨击。
二、这次的假新闻除了两年一度“例行”出现,很可能与这次疫情以及某位人物有关。在另一个版本中,说屠呦呦先生“没有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时,附加了一句话“高福发表论文450多篇,钟南山发布论文220多篇”。大众对于钟南山院士的学识和贡献没有争议,称之为“国之栋梁”也不为过,但是对于高福院士的争议就很大了,尤其涉及到论文方面,更是饱受诟病的。院士评选结果在2019年11月就公示了,三四个月之后的疫情期间上了热搜,假新闻的炮制者也许是另有所指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屠呦呦落选中国院士,无损于她对全人类所作的贡献。人民认同她,至于院士纯粹是一片浮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反映了当代教育体制的落后。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不要让一下崇洋媚外的人身居高位,这样国家很难留住人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管屠教授有没有入选院士,她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她赢得诺贝尔奖就足以证明她是有实力有贡献的。
上一篇:小米10怎么样?和OPPO findX2比哪个更有竞争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