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屠呦呦落选中国院士,你怎么看?
院士,中国,诺贝尔奖屠呦呦落选中国院士,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屠呦呦落选中国院士,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的院士评选是院士提名、省部级主管单位提名再加上个人申报制度。意思是个人首先有意愿申报,然后有相关领域的三个院士提名,或者是相关领域得主管单位提名,然后才能进入院士候选名单。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屠教授已经多年没有申报院士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想说的是,如此低级的谣言为什么能够在网络上兴风作浪?
造谣者确实可恨,但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基础科学相关领域知识确实需要普及,不少人由于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很容易被谣言带进沟里。
最近一次中国院士评选早已经是几个月之前的事情了,为何屠呦呦落选中国院士在时隔几个月之后再次成为热搜?
很明显,有人故意制造谣言,故意带节奏。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2020年院士评选,更不存在屠呦呦落选中国院士。事实情况是,屠呦呦已经连续几届没有参与中国院士评选了,没有参与又何谈落选呢?
网络上某些人对于中国院士评选标准大肆制造各种谣言,比如说中国院士评选需要留洋背景,需要博士学位,需要很多的论文,甚至需要“某种关系”!
但事实上很多中国院士并没有留洋背景,也没有博士学位,不少都只是本科学历。这种典型的造谣为何总能掀起很大波澜呢?
很多人对于“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何没能入选中国院士”有疑问,认为既然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何不能入选院士?
任何奖项都是其评选标准,获得诺贝尔奖并不代表着一切,诺贝尔奖也不能与伟大划等号,衡量伟大的标准有很多。没有哪条标准规定获得诺贝尔奖的必须入选中国院士。
最后说一点,屠呦呦本人年近90岁高龄了,不要用我们的眼光去衡量她本人的思维高度,她已经连续几届没有参与院士评选了,或许对于她来说根本就不在乎奖项的名利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19年11月22日,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出炉,不出意料,李彦宏早在第一轮就被刷掉了,而王坚则实至名归的成为了这一年民企院士第一人,但是翻遍了名单也没有找到大家心目中早该入选的那位科学家的身影,她就是屠呦呦老师。
这位被国外媒体称为“没有留洋背景、没有博士学位、没有院士头衔”的伟大女性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最重要的是,此次获奖意味着中医药成果获得了整个世界和科学界最高奖项的认可。
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在今年年初屠呦呦和爱因斯坦、图灵、居里夫人等一起被提名为“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而屠呦呦是唯一在世的科学家。BBC给出了她入选的三大理由:艰难时刻仍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她的成就跨越了东方和西方。
可惜从2015年10月获得诺奖至今已经四年的时间,每年的两院院士增选都仿佛将这位老人遗忘,恰如她70多年来好像一直都没有被中国科学界想起一样。
将屠呦呦老人拒之于院士门外的理由很多,但最堂而皇之的理由其实是年龄:2015年10月屠呦呦老人获得诺贝尔奖,2016年12月中科院学部主席团会议就修订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并规定:被推荐人年龄(按增选年6月30日实足年龄计算)一般不超过65岁。在各学部正式候选人中,60岁(含)以下的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
1930年出生的屠呦呦女士当然“超龄”了。学术界对此有一个经典的笑话:这不会是故意的吧?
与屠呦呦同龄的袁隆平是65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恰好赶上,要不也超龄了。
说到院士增选,就不得不提到清华智慧与颜值并存的美女学霸——颜宁教授。
无论是不是因为中科院院士落选负气出走,但她两次落选中科院院士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这里不诛心,只说后面的结果。
仿佛是示威一般,就在2019年中国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三天之后,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11月25日上线了来自颜宁教授团队的一篇论文。这项研究以“加快评审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发布,是颜宁团队多年来解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Cav)的又一力作,也是今年颜宁团队逆天的在CNS上发的第五篇论文。
有些对学术界不太熟悉的同志可能会问,什么是CNS,美国《Cell》、英国《Nature》和美国《Science》是国际公认的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三大期刊,发表在三大期刊上的论文,大都是由世界范围内知名专家层层审读、反复修改而成的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这就是所谓的CNS期刊,很多学者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在CNS上发表一篇文章,颜宁团队今年就发了五篇……
更可笑的是,颜宁在中国没有获得的认可反而在美国得到了。
2019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27日,这位被公认为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清华女神,后来出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雪莉·蒂尔曼讲席教授的颜宁还在微博上庆祝自己获得“魏兹曼女性与科学奖”(Weizmann Women and Science Award)时,她当时并未意识到,另外一个重大荣誉这么快就到来了。
三天后,同往常一样,颜宁直到凌晨五点才备完课。睡前,她为系里中午的教授午餐会和下午的课定好闹钟。上午11点半,闹钟响起,铺天盖地的短信和邮件炸懵了颜宁,她傻傻地在朋友圈问大家发生了什么,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已经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刻,教授午餐会已经准备好了庆祝用的香槟。正是在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科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 公布新入选的院士名单,共有100名美国本土科学家以及25名外籍科学家入选。其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上一篇:小米10怎么样?和OPPO findX2比哪个更有竞争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