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吗?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意识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比"唯心主义"更主观了。比客观唯心主义更差劲了。他主张除了他心里有的,外界什么都没有了。甚至他的爹妈,只要他心里没有就没有了。他认为只要有,就是私心。就这一点,他本人是谁他也不一定知道,还真有点怪。他到底啥玩意?查了查有关他的史料,他还是个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呢。看来他很喜欢″孔孟之道"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尽管在认识论上,也有一些作用,但是从根本上就错了方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主观唯心的,是不是主义就没必要说,把人的思维分成唯物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谁见过纯唯物唯心的人,人定胜天是唯心唯物主义?存在即合理,是什么主义,给人定成什么主义,是唯心还是唯物,都是片面的,其二者是统一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他跟佛家的唯心不同。
佛家唯心不是我们说的唯心,王阳明的唯心是我们说的唯心,唯物对立面这个唯心。
王阳明学佛没参透,学了一部分,在佛法来说,不透跟0差不了太多。他若不学佛,可能会有更大成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王阳明是明代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为《传习录》,其核心主张是“心即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我国古代散文集大成的《古文观止》就收集了一篇王阳明的《尊经阁记》,该文用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闸释儒家六经,他认为六经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我心灵的永恒规范,《易》是记录我心里的阴阳变化,《书》是记我心里的典章制度,《诗》是记我内心情感,《礼》是记我心里礼仪,《乐》是记我心中愉悦,《春秋》是记我内心忠奸邪正,总而言之再伟大经典不过是我内心的帐簿。这就是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要义。
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虽然有他的局限性,但毕竟对当时以程颢、朱熹为代表“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道统给予了很大的冲击,带来了某种思想上的解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是个伪命题,世界上没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靠心情过活,唯心主义者也靠物质活命。对于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说,他并不是说在自己认知之外是不存在任何事物的,而是指自己没有见到的事物对自己的心思不产生影响,即使对自己有影响的他可见的事物,也并不是事物的真相,所以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也是一样,自己的认知度决定了这个物和理在自己内心的相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这句话和毛主席的事实求事很像,你没有去看花,花就没有在你心里。但是没有说花是不存在的。你不看花,花和你的心没有关系,你去看花,花才在你心里明了起来。就是实事求是的在说这件事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唯心主义,但并不主观,反而很客观。
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并不是说绝对的在人心之外,一切事物都不存在,而是把人作为个体来相对说的。每一个事物,虽然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人这个个体来说,如果心里面没有对这个事物的意识,那这个“物”对于人来说,就是无意义的。而且王阳明所说的“物”,并不是物品的物,而是另有说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