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资治通鉴》和《战国策》哪一个更精彩?
战国策,资治通鉴,东周《资治通鉴》和《战国策》哪一个更精彩?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约有240年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曾被斥之为“邪说”、“畔经离道之书”。“《战国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就是纵横家。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独与儒家抵牾不合,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传统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书中不少篇章内容荒诞,缺乏历史依据,说是历史,其实更多是文学故事,有趣的是这部分作品反而语言以及逻辑相当精彩,有较强的文学性。《战国策》的思想观念,与当时的史书等截然不同。《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描写人物形象逼真,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所以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对中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有相当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严谨的治史参考,资治通鉴理应更佳;而论趣味性,战国策就有意思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这两部著述都是中国古代先民留给子孙后代的思想荟萃。精彩与否,和读它的人有很大关系的,如果对历史只想了解个大概,可读《战国策》。想对历史更深入全面的探究,那《资治通鉴》不可不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两部著作都是中华文化经典,都非常精彩!但是书的重点不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这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1]),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而《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知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如果非要选哪一部更精彩,我选《资治通鉴》,它更完整,更系统,文学、史料、政论的价值更大!
仅限个人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首先《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等人耗费十九年时间所写,内容丰富多彩,体大思精,时间跨度非常久,有很多也是真实可靠的,被宋神宗评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战国策》原文章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这些文章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这是它的由来。
所以综上所述,我更喜欢《资治通鉴》,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好看或者有趣角度看《战国策》更有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