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经常因为情绪的好坏来决定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是什么原因?如何改掉这种情绪化的性格?
情绪,当我们,自己的经常因为情绪的好坏来决定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是什么原因?如何改掉这种情绪化的性格?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经常因为情绪的好坏来决定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是什么原因?如何改掉这种情绪化的性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情绪去做事,这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做法,在部队和单位是行不通的,要犯违背纪律的错误。
情绪不好就不去做,失去良机还能做吗?还有意义吗?俗话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什么意思?是说无论情绪好坏做什事都要及时为妙,否则,结果是肯定有损失,无论损失大小。
对个人而言,是什么原因?是因没吃过亏,吃亏教训深刻,原因也就不存在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本人情绪作事就是不按规矩办事,不成方更不圆。这种情绪作事的人怎么才能改掉情绪化的作事习惯呢?没有容身之地也就改掉坏毛病了。
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克服不良作风的法宝,所以才能战无不胜!认真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样的情绪化的性格一定能够完全彻底改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请!
想改掉这种情绪化的性格,我们先要来了解什么是情绪化?生活中,你会发现有的人性情急躁、动不动就爱生气、特别挑剔、总是怀疑别人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易受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容易冲动,不理性,极易铸成大错...情绪化是一种伤人伤己的事,不仅自己内心矛盾痛苦,还会直接影响工作和人际交往!一个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怎能过好这一生?
反回来说,如果根据情绪好坏来决定做一件事,怎么可能坚持下去呢?因为情绪化的性格极易让人在遇到困难时不能理性面对,喜怒无常的情绪化怎能做好一件事!可是为什么总是情绪化呢?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
第一,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往往与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有关
当一个人待人冷漠,那是因为他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被忽视长大的;当一个人表现的放纵,不愿受约束,那是因为从小被父母放任不管长大的;当一个人性格古怪,易情绪化,不能控制自己时,那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缺乏信任,不被认可,不被关心,家中总是以争论方式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从小生活在和睦温暖的,充满亲情,父母耐心教导,关心孩子需求的健康的家庭氛围中,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成长为一个体贴,豁达的人,做事也不会那么情绪化!
第二,情绪化的原因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发脾气
当我们对孩子发脾气时,总认为是孩子不听话时;当我们被领导批评时,总是心存抱怨;当我们指责老公不关心自己时;当我们出现问题处处寻找别人的不是时,我们是否想过是自己能力不足?是否是自己不会解决问题,而是肆意发泄不满的情绪!
第三,情绪化的原因与自己的心态有关
试想,一个情绪低落的人做事怎能有效率;一个总是被情绪控制的人如何能做好一件事,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做好事情的关键!
如何改变这种情绪化的性格?
多换角度思考问题
当我们抱怨孩子不听话时,能体会过孩子的需求吗;当孩子犯了错时,我们是否能正确的引导孩子面对错误,改正错误;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尊重孩子!当我们有能力与孩子沟通时,我们还会情绪化吗?
当领导批评时,我们是否能谦虚的接受,并换位思考,或许我们是领导也不能纵容下属;当我们抱怨老公时,也许自己也有很多地方不足,我们是否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如果我们有了解决分歧的能力,生活中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吵闹了!学习多角度,换位思考有助于缓解我们的情绪化行为!
学会排解情绪
我们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生活中遇上不顺心不如意的事也是常有的,不要太过于计较,学会排解情绪,通过运动,倾诉,音乐,散步,阅读...都可以使自己走出情绪化的陷阱,焕发出活力!
提升自己
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勤于思考,遇事冷静,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阳光,乐观,心态好了,一切都会好的!
有信心就有力量去改变
当我们发现自己性格中存在不足时;当我们的情绪化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时;当我们情绪化无法专注的做事时;当我们查寻到各方面原因时,我们是否应该跳出局限,因为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我们有能力正视自己,改变自己,有能力选择走正确的人生之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人的心情情系好的时候很爱做事情,那怕那件事情没做好,做坏了,因为心情好,也就不会耿耿于怀。
如果哪天心情不好,心里不想去做,此时有人还叫自己去做,心里就不舒服,百般的推委,事情办好没什么,如果事情没办好,就会埋怨人了。
所以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尽量让自己天天都有好心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人做事情,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这背后的心理原理是什么呢?
一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的情绪,原因是婴幼儿时期和母亲互动造成的,这里面的核心是母亲的情绪。如果母亲是一个非安全型的,就会对婴幼儿传递不安全感,焦虑,或者,不能及时回应婴幼儿的需求,那么,婴幼儿就会产生恐惧,害怕,焦虑等情绪,进入潜意识。这个孩子就会带着与母亲互动的方式进入到成年。而这个模式会一直伴随他终身,并且是无意识的。除非,她懂心理学,自我觉察得到这样的模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