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桑园套种芥菜有哪些好处?有哪些种植技术?
桑园,荠菜,芥菜桑园套种芥菜有哪些好处?有哪些种植技术?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改善桑园土质与肥力
芥菜收获后残留的老菜叶及根茎可以留作桑园的绿肥,春天施催芽肥的时候可以将这些绿肥一并翻入土中,可以使桑园的土壤变黑、变松软,培肥地力;同时可减少桑园里的杂草,促进桑树的生长,提高桑树产量。
四、市场销路好
桑园由于自身的特性,无农药残留,绿色纯天然,桑园里种植的荠菜,安全、优质、绿色,可满足人们对天然有机蔬菜的需求,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场销路。另外荠菜本身就很受消费者欢迎,荠菜中钙的含量居蔬菜之首,且质地鲜嫩,气味清香、甘甜,不仅可以凉拌,也可以做馅儿;另外,荠菜全株皆可入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总体来说具有不错的市场销路。
既然桑园套种荠菜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有哪些种植技术呢?
要想桑园套种荠菜,首先必须要了解荠菜的生物学特性,荠菜的生长期较短,平均40天左右就可以采收。通常情况下,一次播种可分批次采收,上市时间灵活,周期长可达4~5个月。荠菜喜冷凉的环境,能耐零下5~8℃的低温;秋季种植最为适宜,桑园秋季套种增收效果显著。知道了荠菜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种植技术,在桑园里种植了,下面咱就来详细的介绍下桑园套种荠菜的种植技术与流程。
一、桑苗定植及管理
(一)宽窄行栽植模式的选择
套种荠菜的桑园在植桑时要采取宽窄行栽植,宽窄行栽植宽行2~2.5米、窄行1~1.2米,为什么要采取宽窄行栽植呢?原因有四:首先,最有利的一点是宽窄行利于田间复合种植,宽行的空间大,光照充足,桑园空闲期可以很好的套种荠菜,总体效益显著;二是宽窄行有利于桑园的通风透光,宽窄行桑园光照充足、通风性好,能较大程度上减少桑叶发黄与脱落,提高桑叶的产量和品质;三是宽窄行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微耕机等小型机械可以在宽行内作业,进行松土、除草、施肥等田间一体化管理;四是宽窄行有利于桑园的病虫害防治,因为操作空间大,可以显著降低防治难度,提高防治效率,并可有效降低农药中毒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宽窄行栽植减轻了桑疫病及桑瘿蚊等病虫害的发生,对易得桑疫病的桑树品种,更需要采用宽窄行栽植模式。
(二)桑苗栽植、管理
桑树栽植,栽前要先开定植沟,规格为40×40厘米,每亩桑园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与复合肥60千克,株距定在0.8米左右,每亩约可栽植500棵。桑苗到田里后要立即栽植,保证成活率。桑苗管理,首先要定干,在离地面约30厘米处剪去苗干;二是要摘心,当桑树的新梢长到30厘米左右时,选留健壮的新梢3~4个,其余的梢疏去。长势良好的桑园约在6月上旬摘心,当年即可养成二级支干,丰产群体结构可提前形成,显著缩短树型的养成期;三是注意施肥,基肥不足应及时补施农家有机肥。摘心后,为了满足桑树能正常生长,要保证肥水供应充足,可增施速效肥加快桑树成长;四是要及时除草,新的桑园行间比较空旷,容易生长杂草,要及时清除杂草,避免杂草与桑树争夺肥水资源;五是要理墒,合理配置排灌系统与道路系统,桑园中要留出通道,便于进出。窄行要挖墒沟,墒沟深度不能低于30厘米,墒沟要相通以利于排水、灌溉;宽行耕作准备套种荠菜。
二、拱棚搭建
秋季套种荠菜要在宽行搭建小拱棚,窄行作为田间作业的通道,用于桑园和荠菜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管理。小拱棚棚架做成拱圆形,高度为1米左右,跨度1.8~2.0米,可以用竹竿作骨架,竹条作压架;构建小拱棚时,按棚的跨度将竹竿两头插入地下,形成圆拱,两个竹竿相距60~100厘米左右;竹竿如数插完后,再在竹竿上再横绑3~5道竹条作为横拉杆,使骨架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可在棚顶的中央留一个通风口,以便采取扒缝的方法通风换气。
三、播种前准备
(一)翻地整地 种荠菜的土地无需深耕,不能打破熟土层,对土地进行精耕细耙,使土壤细碎、平整、松软。翻地前要施足底肥,不宜翻得太深,以15厘米左右为宜。土块若太大,荠菜种子容易漏入深处,不利出苗。
(二)品种选择 荠菜的品种分为板叶荠菜与散叶荠菜两种,推荐板叶荠菜,板叶荠菜抗寒力和耐热力均强,产量较高,商品性好,适宜秋冬季栽培。
(三)种子处理 荠菜的种子有新陈之分,陈种子休眠已经自然打破,随时可以播种;新种子则要通过人工手段打破休眠期,可以把荠菜种子放到2~6℃的冰箱里放置8~10天。如果不打破种子的休眠,那么种子的出苗时间将非常长,而且很容易出苗不齐,增加田间管理难度,致使产量下降。
四、适期播种
(一)播种时间 利用桑园套种荠菜,最适播种时期是每年的9月中旬至9月底,这段时期中秋蚕大量用叶仅有5~10天时间,并且田间还处在荫蔽期间,田间墒情较好,有利于出苗。荠菜出苗以后,需要阳光照射,而此时田间的桑叶绝大部分已经采收完毕,正好利于荠菜的生长。如果荠菜过早播种,天气尚炎热,干旱多雨,难以出苗,田间管理难度大,风险高。若过迟播种,入冬前生长量小,产量不高。
(二)播种量 播种量要根据种子发芽率的高低、土地好坏、土壤墒情、播种期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用种量是每亩100~250克,播种不宜过密,过密长势不好,过少影响单产。
(三)播种方法 荠菜播种讲究一个“匀”字,越匀越好,由于荠菜种子小,用种量不大,为使播种均匀,最好将种子与干细土按1:40的比例充分拌匀后撒播到田里,力求均匀。播种完以后用脚轻踏畦面,让种子与泥土紧密接触;覆盖地膜,既利于保湿,又利于出苗。
(四)科学浇水 由于荠菜种子小,易受到土壤中水分的影响,所以出苗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早上和傍晚浇水为宜,用喷壶洒浇,浇水时要把握「轻浇勤浇」的原则,使土壤始终保持湿润,利于种子出苗和幼苗的生长。
五、田间管理
(一)温湿度控制 由于冬季气温很低,应合理的调节拱棚内的温湿度,使小环境适宜荠菜的生长,如遇温度过低,可增盖一层薄薄的地膜。拱棚温度控制应以防霜冻为主,拱棚膜一定要盖严实,保证棚内土温稳定,满足荠菜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拱棚内空气的湿度主要通过通风降温来调节,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时要及时的通风排湿。
(二)平衡施肥 在植桑的时候底肥已经施到地里了,所以底肥问题已经解决,之后的施肥工作就是追肥了,要在幼苗有两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施极稀薄的腐熟人粪尿1400千克,或者施硫酸铵20~25千克;第二次追肥时间把握在采收前一周,施肥量与第一次相同,结合浇水,以水促肥,每亩施25~30千克尿素;为促进荠菜的生长,增强抗逆能力,提高产量和品质,可以在收获前10~14天,每亩用920水剂30克,兑水45~50千克喷雾。
(三)杂草清除 由于荠菜植株较小,又是撒播,常会与杂草混生,所以应及时除草。人工拔草时,要注意保护荠菜的幼苗;若采用化学除草,播种后即可打施田补,每亩用含量33%的「施田补」乳油100毫升兑水50千克,用喷雾器均匀喷洒。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