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师怎样从作文、周记中了解学生?
学生,老师,周记老师怎样从作文、周记中了解学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学生因为受到生活圈子的限制,他们的作文或周记往往以家庭为主。因此我们老师只要留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曾是一位被作文老师读懂的学生
如今我是一位读懂学生的语文老师
“从她的文字里看,这孩子骨子里流淌的和她外在表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她并不是一个沉闷胆小的女孩子……”这是我14岁时作文班宋老师对我的评价。
迄今为止最懂我的人,不是父母,不是老公,是那个以前每天批改我文字的宋老师!如今成为老师的我,会时常运用当年宋老师的方法了解学生。
文字书写观性格
一个人的字体往往藏着一个人的个性特质,其实这是在国外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笔迹心理学。
19世纪末德国耶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Wilhelm Preyer提出了著名的“笔迹乃心迹”之说。
例如:
笔画直重,表明学生精力充沛,行为果断
带有毛边的慢笔画,表明学生懒惰也可能身体不适
横行向上倾斜,表明学生乐观积极,但也可能急躁,情绪不稳
当然老师并不是专业的笔迹分析师,所以我们大致了解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效果更好!
文字内容明心境
自古以来,文字都能折射出笔者的心境。
“客舍青青柳色新”体现王维的依依离情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体现《少年闰土》中“我”对旧制度不满和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体现席慕容浓浓的乡愁
用心去感受,像赏析古诗和范文一样去看他们的作文、周记,你会发现学生的喜、怒、哀、惧都在字里行间流露。
不过分解读
往往我们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做一件事,效果却并不理想
就好比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倒U型曲线”表明中等动机水平,效率最高。
放平心态,不过分解读文字,少用脑,多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灵魂!
佳音谜捧着一颗心来回答,愿触及灵魂,关注我,我们互相赋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天勤阅孩子的作文日记,那就了解了,因为孩子会把她的小心思写入日记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生的作文周记很多时候不会写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要想从作文和周记中了解学生的想法,不是这么容易!建议多以学生沟通。或者从学生身边的同学侧面了解,这样得到的才是更真实的想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作文和周记中只能了解部分学生的部分侧面,现在有些学生作文留于程序化和任务的应付,周记留于流水化,所以不能准确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主要还在于老师的责任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十年树人。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有针对性的布置话题周记及作文
第二,关注文字中流露的情感
第三,还要用心观察学生日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
平常也会写一些文字,感觉那些拿出来发在朋友圈,微博,头条上面的东西大多是积极,鸡汤,正能量的,都会把自己乐观向上的一面呈现给大家,会掩饰和隐藏自己黑暗的一部分。
成年人尚且如此,没有足够的勇气,更何况未成年人,还是给老师教的作文,周记,老师又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
我非常希望我的老师可以在日常中,平时的课堂交流中,能够给我们输入一些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接纳自己,正确的看待,接受身边的对与错。
也很希望我的老师把我们当朋友,这样,在我有困惑,委屈,甚至恐惧的时候,会向老师寻求帮助,向他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
我只有从老师身上获取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才愿意向他倾诉,让他了解我的内心世界。
上一篇:动物界谁和蝙蝠与穿山甲是好朋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