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于学龄前教育你怎么看?学还是不学小学知识?
孩子,家长,知识对于学龄前教育你怎么看?学还是不学小学知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我家的宝贝在上幼儿园时,对小学的知识没有怎么学。因为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特别是小男生,无论是语言能力,智力还是其它方面的的能力都没有发育成熟,对书本上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进行强压式的学习,很可能以后很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是在幼儿时期可以多做一些游戏,看一些简单的读本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个世纪 70 年代的德国,曾有一项关于早期学习的研究。
研究者将孩子放进了纯玩、半学半玩、纯学习的三种幼儿园,接受不同的教育。
此外,研究者每两周对这些孩子进行一次家访,家访的内容和孩子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一致。
对于纯学习幼儿园,家访就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对于纯玩幼儿园,家访就强调玩乐对孩子的好处。
研究者们发现,尽管刚开始的时候,那些纯学习幼儿园的孩子显得更聪明,学业成绩更好;
但是到了小学四年级之后,这个情况就有所改变了, 另外两种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开始赶上来。
等纯学习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长到 15 岁后,不但学业成绩上的优势完全消失,在与人交往和情感特征方面,还表现出了较多的不足。
等孩子再大一些,这种差距更加明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儿子今年6岁,目前幼儿园大班,秋天入小学。
对于这个题目,总觉得有些绝对,甚或是牵扯到“教育”话题,就似乎有着永远不会停歇的争论。
教育,其实是贯穿整个人的一生的。从襁褓中啼哭开始,家长就得教给婴儿翻身、爬行、触摸、咿呀学语。学前阶段,要教给孩童喊爸爸妈妈、打招呼、玩玩具、简单家务。十多年的求学期间,要接受校内和初步社会教育。踏入社会工作,又要学习社交、婚嫁、成家立业。老年了,还得自己学着适应退休生活。等等等等。
学前教育之所以这几年有了比较高的关注度和比较多的争议,无外乎有这么几点原因。1、生活水平提高了,相对满足物质生活以后,精神追求自然跟进了上来。对孩子的关注也就逐渐加强了起来。2、家长们之所以争论的多,是因为孩子自身没有发言权。因此争论的主体其实是家长们,而不是机构,机构是薅羊毛的,是要从家长们身上挣钱的。3、家长们为什么会有争议呢?其实是认知程度不一致,这只是其中一点,也是最普遍的一点。重点是,争议集中在70后80后这一代家长身上。他们大部分是主张学前教育的,但是因为国内的这一领域刚刚起步,没有范范代表性和指标性,大家对学什么、教什么、为什么学没有基本的统一认知,特别是对为什么学——咱们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玩过来的啊,也没见得缺啥少啥,玩具更没有今天的孩子的多,有啥可学的啊?
那么经过最近6、7年的过渡,普遍对学前教育还是持认可态度的。有道理,有必要,有益处。咱们分别来看一下。
1、有道理:学前教育着重强调家长的陪伴,也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这一点非常难得!要求家长父母放下身段,俯下身子,用心观察孩子的表达。这样孩子才能和你真实的进行一些交流。
2、有必要:要想孩子认同你是他们的好朋友,和你真诚表达,就要求家长用等同孩子的思维和角度看待问题,沟通事情。简单的问题不要复杂化了,对孩子来说复杂的问题其实也需要一个理解消化的过程让它变得相对简单。
3、有益处:你有了和孩子一样看待问题的角度,有了更多时间空间陪伴孩子,生活中的你也会对自身的一些问题点自我解刨自我纠正。不光是对孩子有好处,更是对父母成人的再一次心智进化。
这3条满足了,学不学小学知识,就不会是重要问题了,转而去逐步分解“为什么学”的核心上来。比如争论较多的学前学什么“英语?绘画?跆拳道?演讲?练字?”。说到底,其实是对症施药,因材施教。哪个阶段孩子需要什么,这个“需要”不只包括“他要”,还要综合进去家长对孩子这个阶段的研判。比如,孩子比较浮躁,怎么收心?这时候可以考虑练字啊绘画啊比较合适。反之,孩子太安静了,如何增加活动外向型的内容?就可以考虑体育类的内容啦。
当然,很多家长会说,遵从孩子的兴趣为主。这一点无可厚非,我想要说的是,是否有考虑一个周期性和持续性的因素?比如钢琴,大家都在从小下手,不管是培养兴趣,引导乐感,亦或是针对性的为成为下一个钢琴家。
周期短见效快是存在的,不是钱的问题!孩子是否有积极的意愿?有没有课后充分的时间练习?作为家长,是怎样帮助孩子规划这个学习动作的?突击性的?阶段性的?持续性的?先天后天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了吗?
还有一点,我想有必要和大家共享一下: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内容,也是在研究和变动着的。而且,这个改革,是一个持续的动作。国家在每个阶段也在对整个国势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规划,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与其争论孩子该不该学什么,倒不如更多观察自己孩子关注什么,长处和不足是什么,我想这样才是更积极“以不变应万变”的正常心态。
最后,建议各位家长,不要把自己当年做不到的事情,强加给自己的孩子。你们是孩子眼中的爸爸妈妈,你们是他们的榜样,你们是他们的良友。不要出卖他们心中的好友,更不要对他们过度的奢求。他们的今天,不完全代表将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40岁未婚,欠款三万,月薪4600,如借款贷款买房结婚如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