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保护地种植黄瓜,易发生霜霉病,要如何防治呢?
霜霉病,黄瓜,叶片保护地种植黄瓜,易发生霜霉病,要如何防治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保护地种植黄瓜,易发生霜霉病,要如何防治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黄瓜霜霉病是南北各地黄瓜栽培最常见,也是危害较大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尤其是在春提早、秋延后和反季节的保护地栽培中最为典型,我本人在牡丹江地区的冷棚内种植春提早黄瓜有10年的经验,霜霉病每年必发生,尤其以5月中旬到6月中下旬最为典型。我结合自己的生产管理经验谈谈保护地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阻断病原孢子
病菌孢子就是霜霉病的种子,是引燃霜霉病爆发的星星之火,霜霉病的病菌孢子来源有3个,一是种子自身携带,二是育苗营养土携带,三是定植后的栽培环境带菌。
应对方法:首先是在浸种催芽之前用50-55摄氏度的温汤浸种,或者10%的磷酸三钠溶液来药剂浸种;其次,对育苗基质进行拌种的时候,里面加入多菌灵或百菌清等广谱性杀菌剂;再次,尽量避免与瓜类作物进行连作,如果倒不开地,要在上茬蔬菜罢园之后,把残差充分清理干净,然后进行高温闷棚,然后在黄瓜定植之前用烟剂或硫磺进行闷棚杀菌。
创造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环境
病菌孢子的存在,并不一定就会形成对黄瓜生长可见的危害,只有病菌大量增殖侵染之后,才会显示出霜霉病的强大破坏能力,霜霉病病菌孢子的扩增侵染与否以及破坏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黄瓜霜霉病爆发的最有利环境条件是温度介于22-25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保护地黄瓜栽培,由于栽培环境密闭,很容易让湿度和温度满足霜霉病爆发的条件,这是保护地黄瓜霜霉病频发的主要原因。
应对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栽培地全膜覆盖,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空气湿度;其次,阴雨天减少给水,以减少土壤水分蒸腾挥发强度,和叶片蒸腾产生的水汽量;再次,加强通风,可以有效降低水分蒸发;其四,阴雨天来临之前,喷施一次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来提前预防;其五,一旦爆发二阴雨天温度低有不方便放风的时候,可以选择百菌清烟剂来防治,尽量避免喷药,以防认为增加湿度;其六,一旦发生前期可用多菌灵烟剂,严重的时候可用百泰、阿克白,杜邦克露等,同时要将底部的老叶、病叶及时打掉。
结语
阻断病原孢子,是最为高效和省事的方式,这一环节做到位,在霜霉病的防治上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霜霉病一旦发生,出现褪绿黄斑的时候,要及时加强防治,尽量将其压制在早期,不然一旦形成霉层,就会导致快速传播,在这时候在进行防治,困难就会明显增加,并且会对产量以及黄瓜的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针对黄瓜霜霉病,我们首先要从霜霉病发生条件开始探讨,为啥会发生霜霉病,是那些因素诱导的。发生霜霉病,一般性是高温高湿引起的,所有我们要避免在高温的时候浇水,其次就是用农药防治。以下农药是用来防治,和治疗霜霉病的农药,如果发生霜霉病,我们要及时用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保护地种植黄瓜叶片上发生霜霉病,要如何防治,无疑问保护地不是大棚就是温室这两种设施里种的黄瓜叶片易发生霜霉病,在黄瓜生长期中霜霉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叶片上的病菌。菜农在保护地种植的黄瓜,它一种喜光,喜水的高温瓜菜,无疑问就选用透光,喜光增温的薄膜,达到高产,有些菜农为了提高黄瓜的产量,浇水勤,白天太阳大,温室,大棚里的温度过高,形成高湿,或者连续几天阴天下雨形成高湿底温,以上情况就是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和扩散。怎么防治呢?
第一,高温,高湿,行成黄瓜霜霉病的发生,晴天(大太阳),白天温度28度时开始把大棚,温室通风口打开,温度高控制在35度以下,最适应温度32度,保护地里面的地面采用最薄的薄膜(譬如种棉花用的那种薄膜)全覆盖,浇水滴灌在膜底下,降低保护地里面湿度,这样地面表面不会高湿,不利霜霉病的发生。
第二,低温,高湿,也是形成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连阴天气和连续下雨,温度降低,保护地地表面同样用最薄的薄膜全覆盖,保护地里面黄瓜停止浇水,降低湿度,也能防止霜霉病的发展和扩散。
第三,最长用烟雾熏蒸剂,里面也是一种低毒杀菌药,晚上放在温室,大棚里,至于用量多少根据温室,大棚里面的面积而定。也能起到防治效果。
第四,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一2000倍液,58%代森锰锌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等很多杀菌药,按造各个菌药说明书配比喷施,一般在黄瓜的定植移栽后,黄瓜开花初期各喷一次,防止病菌源侵染,后期根据黄瓜叶片霜霉病的重,轻度,适当安排打药次数,譬如5天,7天,10天等打一次杀菌药防治,有不同意见评论区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表现为局部性的病斑,条件适宜时也能危害茎、卷须和花梗等。幼苗发病,子叶表现为正面不均匀的褪绿、黄化,逐渐产生不规则的枯黄斑。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受病子叶的反面可产生一层疏松的灰黑色、紫黑色的霜霉层,此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情继续发展,子叶很快便变黄而枯干。成株发病多在植株进入开花结果期之后,一般是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叶脉间隐约可见淡黄色病斑,没有明显的边缘,黄色病斑的反面出现明显的受叶脉限制、边缘清晰的水渍状多角形斑点,在清晨露水未干前观察尤其明显。病斑继续发展,正面表现为黄褐色至褐色、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反面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产生一层灰黑色至紫黑色的霜霉层,在高温和干燥的条件下,病斑停止发展而枯干,背面霉层极少。病斑虽可受叶脉限制,但病株严重时往往许多个病斑连成一片,甚至可占叶面积的1/2-2/3以上,常使叶片迅速变黄枯干,天气干燥时容易破裂,潮湿天气则容易腐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