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诗《惊蛰》四言绝句(新诗漫谈•现在的年青人没有学旧诗歌的形式和韵律作诗词看不懂?)
新诗,诗歌,诗人古诗《惊蛰》四言绝句(新诗漫谈•现在的年青人没有学旧诗歌的形式和韵律作诗词看不懂?)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 九叶派。于1940年代末创办《中国新诗》,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他们努力融合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追求诗歌的现实性、象征性和哲理性,注重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他们把现代派的艺术技巧引入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诗风偏于蕴藉深沉,同样反映了时代的情绪和民众的希求。是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九叶诗派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在艺术上,坚持反对浪漫主义诗风,致力于新诗的"现代化"建设和"感受力的革命",旨在使新诗成为现实、象征和玄学的融汇。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穆旦、袁可嘉等九位诗人。代表作品:陈敬容《珠和觅珠人》,穆旦《赞美》《森林之魅》等。
5.朦胧诗派。象征诗派的一个支流, 沒有自己诗的主张,创作随心所欲, 特立独行,揉合了象征诗、说理诗朦胧的特点, 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歌咏颓废、梦幻与理想主义。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他们受象征诗、说理诗的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与当时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这些诗歌后来被统称为"朦胧诗"。北岛、顾城、舒婷、食指、江河、杨炼、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等都追求朦胧意识。朦胧诗派将新诗带入了另一胡同,雾化了新诗清丽、活泼的舞蹈风情。
五、新中国诗歌发展波澜起伏新时期的诗歌,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逐渐走向了多样化。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其他创作方法,都有人在借鉴,探索。既有成功的创造,也有失败的尝试,但作为整体的新诗是在发展,在前进。
虽说新诗从无到有,已有了相当数量的积累和不少诗歌艺术的尝试,但总的说来,作为汉语诗歌,中国新诗仍处在寻找自己的阶段;寻找自己的诗歌人格,诗歌形象,诗歌的汉语特色。
新中国成立,新诗的发展跃入一个新时代。许多经历了战乱岁月的诗人告别苦难的过去,对新的世界,新的生活寄与热望。
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期,文学创作遵循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诗歌以或清新自然,或激越豪迈,或朴实淳厚的歌声,引起广泛的注目。代表诗人有郭小川、闻捷、贺敬之、张志民、田间、李瑛、李季、严辰等。贺敬之,徐迟,吕剑,闻捷,蔡其矫等等。同时还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一大批有才华的青年诗人,包括李瑛,公刘,未央,白桦,邵燕祥,严阵,流沙河等等。
八十年代,中国新诗进入历史转折的新时期,以真实的表现时代情绪和人民愿望为特色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恢复与发展,在诗人们喷发的激情中增加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一大批新人进入诗坛:舒婷,北岛,梅绍静,傅天琳,杨牧,周涛,雷抒雁,章德益等。他们带着各自的舒情个性,为提高诗艺进行勇敢探索,为诗坛增填了新声。
现当代新诗体裁争议众说纷芸,各种体裁不一而终。
我们可以从大诗人对新诗的经验总结中找到目标,诗人的创作体验,在理论上为现代诗的发展点明了方向。
流沙河在《写诗十二课》中讲授,诗歌无论古今变化万千,其体裁架构骨格是无法改变的。他以新诗开创先导刘半农先生的著名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诗意:表达了诗人远离祖国,思念亲人的深厚感情)为例,将之缩写成一首五言古绝, 也符合起、承、转、合诗格规则,〔起句〕风吹青丝动,〔承句〕月落天崖路。〔转句〕燕子銜泥苦,〔合句〕归心飞船渡。用来说明“五四”青年们创作新诗压根就没有想过遵循诗歌创作起、承、转、合四法则。但是, 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观意志否认不了客观实际, 起、承、转、合的四段法来源于文人艺术创作归纳出的结构技巧,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它符合人类思维形式逻辑。你不想接受也得接受,客观规律的约束无形之中存在,你公开反对,而她却暗合。事实上诗人们常常不自觉地遵循起、承、转、合的四段法。也有极少数人刻意迴避作诗四法, 但作品总是晦涩难懂,不知所云。还有一些人把诗写的朦朦胧胧、虚无飘渺、烟笼雾罩, 说写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偏颇之言,姑妄听之。
艾青在《诗的形式问题》中定义:格律诗。这种诗体大体上是一句占一行,或一句占二行,每一行有一定音节,每段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格律诗的押韵,有的行行押,有的隔行押,有的交错着押,也有整首押一个韵的。有各种不同的建行的意见,有的主张以统一的字数为标准,有的主张以统一的节拍为标准,字数则可伸缩。格律诗总的解释是无论分行分段音节和押韵,都必须统一,假如有变化,也必须在一定的规格里进行。自由诗。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几行的,每一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自由诗有押韵的,也有不押韵的。自由诗沒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有旋律,念起来流畅,象一条小河,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因感情的起伏而变化。何其芳在《关于写诗和读诗》中说,格律诗不能采用古代的五七言体,而必须适合现代的口语特点,现代的口语基本单位是词而不是字,而且两个字以上的词最多,因此我们的格律诗不应该是每行字数整齐,而应该是每行的顿数一样,而且每行的收尾应该基本上是两个字的词。
李元洛《谈诗歌的韵律》(文载《诗刊》1978.2)说,诗歌以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见长,以强烈的抒情为其生命。新诗的韵律包括:韵,节奏,音调。由于韵律的作用,诗歌才易于吟、诵、记忆和流传,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本文以冰心在《新诗发展的康庄大道》中的指导为结束语。冰心指出:这些年来,因为年青人感情丰富,写诗时也是有感而言,但是写出来的东西,没有诗味,没有特色,也不合乎毛主席所讲的:“新诗要精炼、大体整齐、押韵”。现在的年青一般没有学到旧诗歌的形式和规律,比如说合则押韵。就因为年青人不懂平仄,不会押韵,他们的作品读起来就很拗口,读后便记不住。我想毛主席所讲的:“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恐怕就是这个道理。(注:毛主席所讲出自《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松树树叶像什么东西(松树全身都是宝,松针、松球、松花粉…家附近有一棵就赚大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