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河间妇传(周钧韬:我与魏子云先生的学术论争)
金瓶梅,万历,中郎河间妇传(周钧韬:我与魏子云先生的学术论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关于《金瓶梅》研究的七次商榷
摘要:魏子云先生是中国台湾金瓶梅研究的权威学者,中国当代金瓶梅研究的开创者。我与魏子云先生在1990年2月拜识。但由于学术观点不同,我经常发表文章与他商榷论争,计约七次之多。他一直笑脸相迎,毫无愠色,就是不谈学术问题。但8年后(从我1985年发表商榷文章开始)一次学术研讨会上,终于对我发起强烈的批评。
关键词:魏子云, 金瓶梅研究,权威学者,学术论争
魏子云先生是中国台湾金瓶梅研究的权威学者,中国当代金瓶梅研究的开创者。
1990年2月,我与魏先生在“海峡两岸明清小说金陵研讨会”上拜识。
当年魏先生73岁,我50岁,可谓忘年交。
在交往中,深感他是个雍容大度、和蔼可亲,恪守传统道德规范的长者。
他的金瓶梅研究,已构成了自成一体、卓而独立,与大陆研究者迥然不同的独特的“魏氏体系”,这乃是一座大厦,而非小屋。
但由于学术观点不同,我经常发表文章与他商榷论争,计约七次之多。
(台湾) 魏子云 教授
一、关于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个信息的年代问题
真没有想到,我发表的第1篇、第2篇金学论文,就是与魏先生商榷的文章。
那是1985年,是我与魏先生相识前的5年。
魏先生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韩南博士认为,《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个信息出现在万历二十四年。
我确认是万历二十三年,即发文《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个信息——袁中郎致董思白书考辨》[1]与之商榷。
袁中郎《董思白》书云:
一月前,石篑见过,剧谭五日。已乃放舟五湖,观七十二峰绝胜处。游竟复返衙斋,摩霄极地,无所不谈,病魔为之少却,独恨坐无思白兄耳。《金瓶梅》从何得来?……(袁中郎:《锦帆集·董思白》)
这就是说,袁中郎拿到《金瓶梅》抄本的时间,是与朋友陶石篑一起游吴县洞庭西山的前一个月。
但此信没有写明具体时间。
魏先生在《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中说:
“这一封信,写在万历二十四年十月间。这年,陶望龄(石篑)曾于九月二十四日到苏州,与袁中郎游谈多日。此事,陶望龄在所写的《游洞庭山记》的序文中,记有年月,是万历二十四年十月。可以对证上袁氏的这封信。”[2]
但他们没有看清楚,陶石篑《游洞庭山记》所记的这次访游,是陶氏带领弟侄数人游了洞庭西山,中郎因病而没有陪陶氏同游。
我又查到袁中郎于万历二十四年九月写的一首诗《陶石篑兄弟远来见访,诗以别之》,明确指出他没有陪陶氏同游洞庭。
这进一步证明,魏先生、韩南将万历二十四年九月,作为袁中郎《董思白》信的时间,考定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个信息的时间,即为万历二十四年十月,应该错了。
嗣后,我又查到袁中郎的《西洞庭》文。
这是一篇西洞庭山的游记。文中只出现两个人:袁中郎自己和陶周望(即石篑)。
而且他们一起面对诸峰,分别作了洞庭西山与西湖,洞庭西山与湘楚山水的对比研究。
他们一起同游过洞庭山,这是确切无疑的了。那么这次“同游”是哪一年的事呢?
袁中郎在吴县只万历二十三、二十四年两年时间。
在这两年中,陶石篑来吴见访中郎共两次,一次是万历二十三,一次是万历二十四年。
前已考定,袁陶同游洞庭,不可能是万历二十四年九月的事,那么二者必居其一,袁陶同游洞庭必然是万历二十三年秋天的事。
袁中郎致董思白书说:“一月前,石篑见过”。
这就是说,是书必然写于万历二十三年秋袁、陶同游洞庭以后的一个月,即万历二十三年深秋。
这就得出了笔者考证的结论:《金瓶梅》抄本传世的第一个信息,出现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的深秋季节。
拙文《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个信息——袁中郎致董思白书考辨》中,有详细考证可参考。
《周钧韬金瓶梅研究文集》 周钧韬 著
二、关于金瓶梅传世的第二个信息的年代问题
袁小修日记中“从中郎真州见此书之半”的话,为我们透露了《金瓶梅》早期流传的第二个信息。
这个信息的出现在什么时间? 魏子云先生指出:“小修从中郎真州的时间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3]法国学者雷威尔先生亦持此说。
我在《袁小修何时见到半部金瓶梅》[4]文中认为,袁小修从中郎真州所见《金瓶梅》之半的时间,当为万历二十五年丁酉,而非万历二十六年戊戌。
袁中郎之弟袁小修在其著《游居杮录》中云:
“ 往晤董太史思白,共说诸小说之佳者。思白曰:‘近有一小说,名《金瓶梅》,极佳。’予私识之。后从中郎真州,见此书之半,……”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袁中郎侨寓真州的时间。
从袁中郎的《瓶花斋集·告病疏》得知,万历二十五年初,中郎力辞吴县令,春即解官去职,暂居无锡。
此年三月即与友人江进之等游历无锡惠山,杭州西湖,天目诸名胜。回无锡后不久中郎即发舟移居真州。
从他给江进之的信中知道,是年盛夏,中郎已在真州。
中郎《瓶花斋集》中有诗一首,题为:《戊戌元日,潘景升兄弟偕诸词客邀余及洪子崖知县踏青真州东郊,以云霞梅柳句为韵,余得度字》。
此诗证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元日,中郎还继续寓居真州。
小修:《吏部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云:“戊戌,伯修以字趣先生(中郎)入都,始复就选,得京兆校官。”
这就是中郎离开真州去京的原因。
中郎《瓶花斋集》诗《广陵别景升小修》云:“搔头几日见新丝,二月河桥上马时。”
此可证中郎于万历二十六年二月,在扬州告别小修,启程赴京。
根据以上考证,我认为,中郎侨寓真州的时间是从万历二十五年夏到万历二十六年二月。
小修所说的“从中郎真州,见此书之半”的时间,也只可能在这七八个月中间。
但是,这段时间是跨年度的。这就必须作进一步考证。
小修《游居杮录》卷三202条、213条,系小修在万历三十七年所写的日记,时隔十二载旧地重游,记忆犹新。
他说,“戊戌,予居真州”,“戊戌年,中郎……寄家此地,予亦客焉”。
万历二十六年戊戌,小修在真州,其时桃花盛开。
又言“自正月至七月始入都”,可见小修足足住了半年。这可谓是魏、雷说的强有力的佐证。但是只要细细推敲,问题就出现了。
《金瓶梅的作者是谁》 (台湾) 魏子云 著
据前所考,中郎于万历二十六年二月已离真州,在扬州别小修而去了北京。
这就是说,中郎离开真州后,小修反去真州住了半年。
在这段日记中,小修只说“予居真州”,“予亦客焉”,而没有说同中郎一起在真州。
从这两段日记也能看出,此时中郎已不在真州。
213条曰:“戊戌年,中郎以病改吴令,入补官,寄家此地,予亦客焉”。
这句话十分重要,它说明两个问题:
上一篇:石榴籽的营养价值(营养丰富的石榴还能改善大脑功能和心情情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