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镇(尹吉男:关于淮安王镇墓出土书画的初步认识)
云山,风格,书画王镇(尹吉男:关于淮安王镇墓出土书画的初步认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在《米氏云山图》及其局部
利用考古出土物来研究美术史,曾经成功地解决过早期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早期画迹的出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艺术发展的概况。重要的墓室壁画或石窟壁画,也可以反映出当时宫廷绘画的一鳞半爪。
有关顾恺之、吴道子画壁的记载,说明了文人画兴起前文里相通,二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绘画样式。但随着文人画地位的上升,文野之别愈显,通过墓室壁画去解决此后画史中的重大问题,已经走上了艰难的坡面。
有人通过冯道真墓壁画的空间关系,在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中找到了相似的透视观念,并引出元代山水画的断代标准。但这断代标准却与其它已确认为真迹的元代文人山水条幅的透视观念相龃龉。
辽代墓室壁画与 辽代卷轴画的不同之处提醒我们利用出土物去研究传世卷轴画,首先要正视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于是,人们对可靠的出上卷轴画的期待日益强烈。
今天对明代前期绘画的认识尚处在探索阶段,淮安明代王镇墓中两卷书画的出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于淮安第二卷书画的创作时间
1982年1月,在淮安县东郊闸口村发现了明代处士王镇夫妇合葬墓,墓中出土二十五幅书画。这批书画自明弘治九年(1496)入土以来,时近五百年,基本完好。二十五幅书画装裱为两个长卷,分别置于墓主人王镇的两腋之下。
这批书画的作者为元、明之际的书画家。他们与墓主工镇没有直接关系,证据是没有一件作品为王镇上款。王镇,字伯安,祖籍扬州仪真,先祖迁至淮安。他一生不仕,以经商为业,喜好书画,藏品为生前购买所得。
九阳道人《撷生图》及其局部
胡端正行书《竹窗》
第一卷书画为零星收罗集结而成,画幅之间缺少一定联系;而第二卷的情况不同,这里着重对第二卷书画试作考察。
李政《烟浦渔舟图》
夏芷《枯木竹石图》及其局部
樊浑《溪山远眺图》
谢环《云山小景图》及其局部
《书室清影图》及其局部
第二卷书画共十七幅,分别为李政《烟浦渔舟图》、戴浩《秋江唤渡图》、李在《米氏云山图》、丁文暹《秋树双雀图》、夏芷《枯木竹石图》、夏昶《携竹图》、九阳道人《撷生图》、胡政的行书《竹窗》、高鼎《墨菊图》、樊浑《溪山远眺图》、马轼《秋江鸿雁图》、陈宪章《墨梅图》和《书室清影图》、何澄《云山堆戏渗》、李政《水阁归舟图》、谢环《云山小景图》和殷善《钟馗图》。
以上作者, 除李政、高鼎、樊晖漏记于画史文献外,其余或多或少有线索可寻。
十七幅作中有一二幅为景容上款。戴浩《秋江唤渡图》题“默蓭为竹窗写”,参照胡正为景容书“竹窗”一幅,知也是为景容而作。由此可知,以上作品直接为景容所作的共十三幅,其余是景容个人的收藏,后流入王镇手中。
九阳道人的《撷兰图》和高鼎的《墨菊图》不仅提供了作画的时间和地点,还提供了作者与上款所称景容的关系,证明这批书画井非同一次雅集的即兴之作。
九阳道人的《撷兰图》,自识“四十五代师为写撷兰图赠景容清士,作于金台”。钤朱文“九阳道人” 、“四十五代天师章”二印。按金台即指北京。九阳道人姓张,名懋丞,字文开,生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卒于正统十年(1445),宣德三年(1438)嗣正乙真人位,为第四十五代天师。画上已用“四十五代天师章”,因此,《撷兰图》的上限不会早于宣德三年,下限不会晚于正统十年。
高鼎的《墨菊图》有作者的长题:“景容郑均,湖海士也。美风仪,妙辞翰,与人交耐久。自金台来江左,不问识不识,一抵掌间即乐与之游。与予交亦相善。岁幕言旋,亲友饮饯君山之望江亭,时值丙寅之九日,均持菊谓鼎曰:‘子能写是纪别,不尤愈折霜柳于摧残之候耶?’ 因走笔塞白,并一短绝。……暨阳高鼎。”
从这段文字可知《墨菊图》作于“江左”的“君山”,而不是洞庭湖中的君山。江左的君山在江苏江阴县北,俯临大江,正与题中的“望江亭”相合。高鼎自署“暨阳高鼎”,暨阳也正是江阴的别称。高鼎与《云山墨戏图》的作者何澄(竹鹤老人)同乡,何澄亦是江阴人。
高鼎的《墨菊图》作于“丙寅之九日”。这批书画入王镇墓的时间为弘治九年,此前明代有两个丙寅年,通观第二卷书画作者的主要活动时间,此丙寅应为明正统十一年(1446)。
这批画的接受者景容由北京来到江阴,又于正统十一年秋北返。参照《墨菊图》上高鼎和逊斋(顾和仲)所题送别诗就了解得更清楚。高鼎诗云:“不攀霜柳赠均行,试捣玄霜染落英。归到金台闲展玩,幽期莫负岁寒情。”逊斋诗云:“赠别枝兮采采黄,折来犹自带轻霜,金台北上无多路,三径秋风晚节香。”
从何澄为景容画的《云山墨戏图》上还可获知,景容正统十一年在江阴曾与何澄有交往。《云山墨戏图》自识“竹鹤老人何澄为景容写”。何澄生卒年不详。《毗陵人品记》载:“何澄,字彦泽,江阴人。永乐癸未举于乡,以部郎言事作旨,滴武当。以复上疏激切,下诏狱。洪熙改元,释归。宣德中荐擢知袁州,与民休息,颂声四达。正统中乞休。所居植竹数百竿,引以二鹤,自号竹鹤老人,雅意翰墨。”可知何澄自号“竹鹤老人”,其时在正统年间。
于此可证何澄的《云山墨戏图》与高鼎的《墨菊图》作于同时或稍早,以正统十一年为限,是景容来江阴时何澄专为景容而作。顺便指出一点,俞剑华先生在其《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说何澄正统时卒,不知何据。
查辞典何澄条末所征诸书,皆无此记载,据胡俨《新修学记》(《正德袁州府志》)载,何澄从宣德八年(1433)至正统几年(1437)在江西袁州任知府,据夏昶《清风高节图》轴上的周伯器题诗,有“相见澄江何竹鹤,也从名郡赋归时”句,似乎成化八年年何澄还健在。
又据《明画录》卷五载:“彭元中,号桧虔,江阴人,成化间与何澄司邑,画山水师其法,得染墨之妙。”是否可以理解为彭氏曾得何澄指授,如是,也可作为何澄于成化间尚在的佐证。
陈宪章的《墨梅图》是画给何澄的,后来为景容所有。上文考出景容与何澄交往始于正统十一年前,据此估计,此画是何澄于这一段时间转赠给景容的。后来陈宪章在景容处见到它,遂在画上题:“几年不见何庄史,今日披图忆旧口,口口口口梅华发,恍然独对里湖口。此图十年前在竹鹤老人何太守所索,口口口口口友处口见,遂题一绝以纪之。宪章。” 因此,这幅画应作于正统十一年以前,题在正统十一年之后。
假设景容于正统十一年回到北京,陈宪章又于同年看到这幅十年前为何澄而作的画,那么这幅画的时间上限就不会早于正统元年。如果上述判断正确的话,陈宪章与景容的交往应在正统十一年以后,前后不会超过十年,下限总在景泰七年(1456)之前。
他的另一幅《书室清影图》,自识“陈宪章写景容书室中清影” ,钤朱文“如隐居士” 一印。这幅画上的“宪章”款书与《墨梅图》题上的“ 宪章” 款书接近,且用印全同,其创作时间也应在正统十一年之后,与《墨梅图》上的题记同时。
上一篇: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并非夫妻,他们的真实关系其实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