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咏雪教案(咏雪教案公开课)
作者,意象,诗歌咏雪教案(咏雪教案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四: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个字,篇幅短小。语言严整而富于变化,文字简约,内涵丰厚。如“独”“大喜”“雾凇沆砀”等(此处不展开,见教材分析)。
问题五:从小品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
本文是张岱的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韵味,美的语言(参阅问题研究,不展开)。
三、拓展阅读,深化理解课文。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墙高于栅,方竹数竿,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墙,鼎彝尊,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帏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
夏日,建兰,茉莉芗泽侵入,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落叶,腊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毛氍(毛毯)。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栅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木。
余解衣盘礴,寒暑未曾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陶庵梦忆》)
评析:不二斋,思之如在隔世,却又如此清晰地呈现于眼前,可见作者对它用情之深。作者怀念故国,思恋逝去的生活,却隐而不表,只以清淡笔墨细致地叙写书斋内外之景及四时之情趣,而恰在此字里行间,那种情绪隐隐流露。结尾句“思之如在隔世”,看似淡淡一笔,实如重锤一击,作者的感伤情绪全于此喷发出来。寻梦,寻梦!过去的生活如梦中,如画中,飘然而逝,现而有隐,作者只有靠“梦忆”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其情其景,令人感叹不已。(《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5页)
完成课后作业二
阅读柳宗元的《江雪》,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略)
教案 学古诗沁园春雪大班
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审核人
单元课题诗歌
教学目标1.积累本单元中一些重点字词和经典诗句。
2.注意新诗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3.联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壮丽山河,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1.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感情。
2.展开想象和联想,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
3.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教学设想1.寻找一个切入口,营造学诗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如:适当重组诗歌教学内容,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感染学生,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等。
2.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抓住关键字词适当点拨,启发学生认真的思考和体味,起到抓住一点,带动全篇,突破一点,解决一片的作用。
3.教学中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情感的“规范”,侧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个性化理解、感悟,有意识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判断力和感受力,让学生在鉴赏诗歌之余,能由作品生发开去,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悟出人生的哲理、真谛。
4.鼓励学生拓展品读诗歌,互相推荐课外好诗好词,互相介绍鉴赏心得。
单元教学时数分配1课(2课时)2课(2课时)3课(1课时)4课(2课时)综合(3课时)
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1.1沁园春o雪
2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4.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重点难点重点感悟、理解诗词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难点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教法朗读法比较阅读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相关图片录音机
教学时数2课时
教教学流程自主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本词上下阕个用两个字统领内容,请写出这两个字,。
(2)诗词最讲究想象,本词能表现词人想象的句子你知道吗?请写出:。
你还能从别的诗词中写出一句吗?。
(3)《沁园春o雪》上阕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是一幅色彩艳丽的风景画,如果让你给这幅画题个题目,你如何写:。
(4)《沁园春o雪》下阕评论了几个历史人物,请写出这几个历史人物的名字并写出他们的一件历史故事:秦皇:历史故事。汉武:历史故事。唐宗:历史故事:。宋祖:(历史故事:一代天娇:历史故事:。
(5)本词是咏雪的,请再写出两句咏雪的古诗句或词:
(6)请再写出毛泽东的另外两首诗词:,
。。(其中的两句即可)
(7)《沁园春o雪》最后提到的“风流人物”是哪样的人物,请举两个例子:,。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有那样的“风流人物”也请你举出两个:。
教师导学第一课时
师生互动补充修正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自古以来,喜爱踏雪赏雪的人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文人雅士。美丽的雪景使他们动之于情诉之于文。咏雪的文,不胜枚举。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诗人毛泽东就是其中一位,他对雪景情有独钟。1936年2月,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适逢下大雪,雪后毛泽东兴致所至,登高远望,挥毫赋词《沁园春o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探究学习
(一)初步感知,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和本词背景。
1.关于词:
词,即长短句。其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构成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2.播放配乐朗诵《沁园春o雪》,注意音准、情炽,领会其节奏。
(1)正音:
分(fèn)不能念成fēn
娆(ráo)不能念成yáo
上一篇:哑银不干胶(哑银不干胶耐高温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