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抗渗等级s6与p6_抗渗等级s6与p6的区别
锚杆,混凝土,锚固抗渗等级s6与p6_抗渗等级s6与p6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6.4.12 施工喷射混凝土面层的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强风条件下不宜进行喷射作业,或应采取防护措施; 2 永久喷射混凝土喷射作业宜避开炎热天气,适宜于喷射作业的环境温度及喷射混凝土表面蒸发量应符合表6.4.12的要求。
表6.4.12 环境温度与喷射混凝土表面蒸发量
项目
容许范围
环境温度
5℃~35℃
混合料温度
10℃~30℃
喷层表面蒸发量
<1.0kg/m2·h
6.4.13 喷射混凝土混合料拌制后至喷射间的最长间隔时间应符合表6.4.13的规定:
表6.4.13 混合料拌制后至喷射的最长间隔时间
6.4.14 在喷射过程中,应对分层、蜂窝、疏松、空隙或砂囊等缺陷作出铲除和修复处理。
6.4.15 喷射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喷水养护,也可采用薄膜覆盖养护;喷水养护应在喷射混凝土终凝后2h进行,养护时间不应少于5d; 2 气温低于+5℃时不得喷水养护。
6.4.16 喷射混凝土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喷射作业区的气温不应低于5℃。 2 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不应低于5℃。 3 喷射混凝土强度在下列情况时不得受冻: 1)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喷射混凝土低于设计强度的30%时; 2)矿渣水泥配制的喷射混凝土低于设计强度的40%时。 4 不得在冻结面上喷射混凝土,也不宜在受喷面温度低于2℃时喷射混凝土。 5 喷射混凝土冬期施工的防寒保护可用毯子或在封闭的帐篷内加温等措施。
6.4.17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中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使用前应清除污锈; 2 钢筋网宜在受喷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与壁面的间隙宜为30mm; 3 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铺设; 4 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锚定装置联结牢固,喷射时钢筋不得晃动; 5 喷射时应适当减小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 6 清除脱落在钢筋网上的疏松混凝土。
6.4.18 钢架喷射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前应检查钢架制作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钢架安装允许偏差横向和垂直向均应为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2°; 3 钢架立柱埋入底板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置于浮渣上; 4 钢架与壁面之间应楔紧,相邻钢架之间应连接牢靠; 5 钢架与壁面之间的间隙应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 6 喷射顺序应先喷射钢架与壁面之间的混凝土,后喷射钢架之间的混凝土; 7 除可缩钢架的可缩节点部位外,钢架应被喷射混凝土覆盖。
6.5 质量控制与检验
6.5.1 原材料与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批材料到达工地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 喷射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比以及拌和的均匀,每工作班检查次数不得少于两次,条件变化时应检查。
6.5.2 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喷层厚度应预埋厚度控制钉、喷射线;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法检查; 2 喷层厚度检查点密度:结构喷层为每100m2/个,防护喷层为400m2/个,隧洞拱部喷层为每50m2/个~80m2/个; 3 喷层厚度合格条件:用钻孔法检查的所有点中应有60%的喷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60%,检查孔处喷层厚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
6.5.3 结构喷射混凝土应进行抗压强度和粘结强度试验,必要时,尚应进行抗弯强度、残余抗弯强度(韧)、抗冻和抗渗试验。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粘结强度试验的试件数量、试验方法及合格标准应遵守本规范第12.2节及附录M、附录N的有关规定。
6.5.4 喷射混凝土层的厚度、抗压强度、粘结强度、表面平整度和表面质量应符合本规范表14.2.3-2的规定。
6.6 施工安全与粉尘控制
6.6.1 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安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前应认真检查和处理作业区的危石,施工机具应布置在安全地带; 2 喷射混凝土施工用的工作台架应牢固可靠并应设置安全栏杆; 3 施工中应定期检查电源线路和设备的电器部件; 4 喷射作业中处理堵管时,应将输料管顺直,应紧按喷头,疏通管路的工作风压不得超过0.4MPa; 5 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正在作业的区域,施工中喷头前方不 得站人; 6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回弹物伤害操作人员。
6.6.2 采用干法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宜采取下列综合防尘措施: 1 在满足混合料能在管道内顺利输送和喷射的条件下增加骨料含水率; 2 在距喷头3m~4m输料管处增加一个水环,用双水环加水; 3 在喷射机或混合料搅拌处设置集尘器或除尘器; 4 在粉尘浓度较高地段设置除尘水幕; 5 加强作业区的局部通风; 6 采用增粘剂等外加剂。
6.6.3 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粉尘浓度不应大于10mg/m3,喷射混凝土作业人员应采用个体防尘用具。
7 隧道与地下工程锚喷支护7.1 一般规定
7.1.1 隧道与地下工程锚杆喷射混凝土(锚喷)支护的设计,应采用工程类比与监测量测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对于大跨度、高边墙的隧道洞室,还应辅以理论验算法复核。对于复杂的大型地下洞室群可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验证。
7.1.2 锚喷支护的工程类比法设计应根据围岩级别及隧洞开挖跨度确定锚喷支护类型和参数。
7.1.3 对围岩整体稳定验算,可采用数值解法、数值极限解法或解析解法;对局部可能失稳的围岩块体稳定验算,可采用块体极限平衡方法。
7.1.4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下结构或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下结构,当围岩有断层破碎带时,应验算锚喷支护和围岩的抗震强度及稳定。抗震设防烈度大于7度的地下结构进出口部位,其所处岩体破碎或节理裂隙发育时,应验算其抗震稳定。
7.1.5 局部地质或工程条件复杂区段的锚喷支护设计,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隧洞洞口段、洞室交叉口洞段、断面变化处、洞室轴线变化洞段等特殊部位,均应加强支护结构; 2 围岩较差地段的支护,应向围岩较好地段适当延伸; 3 断层、破碎带或不稳定块体,应进行局部加固; 4 当遇岩溶时,应进行处理或局部加固; 5 对可能发生大体积围岩失稳或需对围岩提供较大支护力时,宜采用预应力锚杆加固。
7.1.6 对下列特殊地质条件的锚喷支护设计,应通过试验或专门研究后确定: 1 未胶结的松散岩体; 2 有严重湿陷的黄土层; 3 大面积淋水地段; 4 能引起严重腐蚀的地段; 5 严寒地区的冻胀岩体。
7.2 围岩分级
7.2.1 隧洞洞室的支护设计应首先确定围岩级别,隧洞洞室围岩级别应按表7.2.1划分。
7.2.2 岩体完整指标Kv可按下式计算:
[7.2.2]
式中:Vpm——隧洞岩体实测的纵波速度(km/s); Vpr——隧洞岩石实测的纵波速度(km/s)。 当无条件进行声波实测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按表7.2.2确定Kv值。
7.2.3 围岩分级表中岩体强度应力比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当有地应力实测数据时:
[7.2.3-1]
式中:Sm——岩体强度应力比; fr——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kPa); Kv——岩体完整系数; σ1——垂直洞轴线的最大主应力(kN/m2)。 2 当无地应力实测数据时,可按下式或按位移反分析资料确定σ1: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