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抗渗等级s6与p6_抗渗等级s6与p6的区别
锚杆,混凝土,锚固抗渗等级s6与p6_抗渗等级s6与p6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图9.3.12 整体稳定验算
式中:n——滑动土体分条数; m——滑动体内土钉及预应力锚杆数; ∅i——第i条土条滑动面处内摩擦角标准值; qi——第i条土条地面荷载标准值; bi——第i条土条宽度; li——第i条土条沿滑弧面的弧长,li=bi/cosαi; △Gi——第i条土条自重标准值; θi——第i条土条滑弧中点的切线和水平线的夹角(°); Tdj——第j层锚杆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T′dj——第j层土钉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Sj——第j层土钉或锚杆的水平间距; αj——第j层土钉或锚杆与水平面间夹角(°); η——土钉抗力法向分量降低系数,取0.6; K——圆弧滑动稳定安全系数。Ⅱ级基坑为1.25,Ⅲ级基坑为1.2。
9.3.13 任一土钉或锚杆对滑移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可按本规范公式(4.6.10-1)及公式(4.6.10-2)计算确定。
9.3.14 各土钉筋体面积应采用整体稳定计算中所有工况下拉力的最大值,土钉及锚杆的筋体面积按本规范公式(4.6.8-1)和公式(4.6.8-2)计算确定。
9.3.15 与预应力锚杆结合使用的复合型土钉支护,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锚杆长度应大于相邻土钉长度,锚固段处于稳定地层中; 2 预应力锚杆与喷射混凝土面层的连接处应设置腰梁,腰梁与喷射混凝土面层应紧密接触,可采用型钢或钢筋混凝土梁,其规格应根据锚杆拉力设计值计算确定。
9.3.16 当复合土钉支护采用水泥搅拌桩(墙)及超前微型桩时,土钉支护体系整体稳定验算可以考虑水泥搅拌桩(墙)以及滑移面以下超前微桩的抗力作用。
9.3.17 当联合采用超前微型桩支护时,微型桩间距不宜大于1m,嵌入坑底以下不小于1m。微型桩可用无缝钢管或焊管,管径48mm~150mm,应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灌注密实。
9.3.18 当采用水泥搅拌桩(墙)与土钉相结合的复合土钉支护时,水泥搅拌桩(墙)的嵌深应按坑底抗隆起与抗渗透破坏的条件来确定。
9.3.19 面层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3d龄期的喷射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12MPa。
9.3.20 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80mm,面层内应设钢筋网,钢筋直径宜分别为6mm~10mm,钢筋网格尺寸宜为150mm~300mm。当面层厚度大于120mm时,宜设两层钢筋网,坡面外露的土钉头之间应设直径14mm~20mm的加强筋予以连接。
9.3.21 土钉杆体与配筋喷射混凝土面层的连接应满足土钉端部设计拉力的要求,可采用L形短钢筋将土钉钢筋与面层中的加强筋焊接,不得采用点焊和绑扎。对于重要的工程或支护面层承受较大侧压时,应采用螺栓与承压板连接方式。
9.3.22 土钉支护工程应有完善的基坑坡体排水系统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坡顶稳定影响区应采用混凝土硬化和散水,并在影响区域外设置截水沟; 2 对含水量较高的地层,坡面应设置泄水孔,泄水孔内应放入滤水材料,坡脚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 3 必要时,应在坡面的竖直方向设置连续的土工合成材料排水带,将渗流水引入坡脚的排水沟和集水井。
9.4 施工与检验
9.4.1 土钉及复合土钉支护施工应与降水、挖土等作业紧密协调、配合,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挖土分层厚度与土钉竖向间距一致,每开挖一层施作一层土钉,禁止超挖; 2 及时封闭临空面,应在24h内完成土钉安设和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软弱土层中,则应在12h内完成; 3 每排土钉完成注浆后,应至少养护48h,待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允许值时,预应力锚杆应张拉锁定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 4 施工期间坡顶应按设计要求控制施工荷载。
9.4.2 钻孔注浆型钢筋土钉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孔位误差应小于50mm,孔径不得小于设计值,倾角误差应小于2°,孔深不应小于土钉设计长度+300mm; 2 钢筋土钉沿周边焊接对中支架,对中支架宜用直径6mm~8mm钢筋或厚度3mm~5mm扁铁弯成,其间距宜为1.5m~2.5m;注浆管与钢筋土钉虚扎后同时插入钻孔底部; 3 土钉注浆可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水泥浆水灰比不宜大于0.5,注浆完成后孔口应及时封闭。
9.4.3 打入钢管型土钉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打入钢管型土钉应按设计要求钻设注浆孔和焊接倒刺,并应将钢管前端部加工成封闭式尖锥状; 2 土钉定位误差应小于50mm,打入深度误差应小于100mm,打入角度误差应小于2°。 3 钢管内压注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宜为0.4~0.5,注浆压力大于0.6MPa,平均注浆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9.4.4 钢筋网片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钢筋网片材料及施工工艺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 2 钢筋网片与加强联系筋交接部位应绑扎或焊接牢固。
9.4.5 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喷射混凝土材料及施工工艺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 2 喷射混凝土应在终凝后洒水养护,冬季施工时应采取覆盖保温措施。
9.4.6 雨季施工应保持坑边地表及坑底坡脚一定范围内的排水系统畅通。
9.4.7 对施工完成的土钉、预应力锚杆及支护面层均应进行相关试验和质量检验。对预应力锚杆和喷射混凝土试验和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范第12章、第14章的相关规定,对土钉支护工程的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本规范第14章的相关规定。
9.4.8 土钉与土间界面的极限粘结强度应经现场拉拔试验确认。当拉拔试验值与设计采用值差别较大时应对设计进行调整。对每种土层,土钉拉拔试验数量不宜少于3根,具体方法按本规范附录Q的规定执行。
9.4.9 基坑锚杆施工应符合本规范第4.7节相关要求。锚杆的试验、检验与验收应符合本规范第12章和第14章的相关规定。
10 基础与混凝土坝的锚固10.1 基础锚固设计
Ⅰ 承受切向力的基础锚固
10.1.1 拱形结构的基座等承受切向力的基础,宜采用预应力锚杆的锚拉基础。
10.1.2 坚硬岩土层上承受剪切力的基础,宜直接采用倾斜预应力锚杆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锚固基础的抗剪切安全系数及锚杆的拉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10.1.2):
图10.1.2 承受切向力的锚拉基础的受力分析简图
式中:Q——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上的切向力(kN); TK——预应力锚杆受拉承载力标准值(kN); K——基底面抗剪切安全系数,取1.2~1.5; f——基底面的摩擦系数; β——锚杆力作用线与基础底面垂线的夹角。
10.1.3 设置在承载力低的地基上的承受切向力的基础,不宜直接施作预应力锚杆,可选择在邻近坚硬地基上设置锚固基座,并应用拉杆将基座与主体基础连接牢固。
Ⅱ 承受倾覆力矩的基础锚固
10.1.4 承受倾覆力矩的高耸结构的基础宜用预应力锚杆锚固。
10.1.5 锚固基础中单根锚杆所承受的拔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图10.1.5):
图10.1.5 锚杆基础单根锚杆抗拔力计算示意图
式中:F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压力值(kN); GK——基础自重及其上的土重(kN); MxK、My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作用在基础底面形心的力矩值(kN·m); xi、yi——第i根锚杆至基础底面形心的y、x轴的距离; Nki——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第i根锚杆的拔力标准值(kN); n——锚杆根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