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巨擘是什么意思 擎天巨擘是什么意思
黑话,语言,汉语巨擘是什么意思 擎天巨擘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正如法国哲学德勒兹所言,哲学本质上便是创造概念。哲学史上那些名声显赫的哲学家,皆有自己的独创的哲学概念:柏拉图的理念、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波德里亚的超真实,甚至包括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等等,皆是每一位人文学科巨擘,为了完善自身学术体系而发明的独创概念。
没有这些新术语,便无法准确表达原创理论的新发现。人文学科新概念的出现,往往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给人文学科开辟出一片新领域。诸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便为诊疗人类的精神疾患,打开了一扇从未开启的大门。
当然,有些人文学科的学者,因自身学养之浅薄,仅仅忙于使用新词、炫耀新词、制造新词,好显得自己先锋且时髦。但此类语言的炫富主义,属于人的缺点,完全可以理解。谁没有偶尔媚俗的时刻?如若要对此类语言现状定位,也该定位为语言的媚俗,而非什么“文科黑话”。
何况我们如何知道一个人文学科的新概念有没有生命力?如何知道这些概念会不会转瞬即逝?
弗洛伊德颇多的心理学概念,初初诞生,亦被颇多毫无远见的保守人士所鄙夷,但到现在,它反而成为一门广为流传的主流学科。我们能将弗洛伊德诸多的心理学术语说成是人文学科的一种“黑话”吗?显然不能。将一种尚需时间验证,自身懵懂未知的学术语言,简单粗暴的定义为“黑话”,本身便是一个人不能“知无知”的傲慢表现。
苏格拉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教导我们,要知道自己不知道。学术领域应该允许各种各样原创专业术语的存在,因为这是自由思想的火焰。如果一种专业术语毫无生命力与影响力,不用我们嘲讽它,它自身便会被语言历史的洪流所湮没。
当今中国知识界,之所以匮乏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就是因为人们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唯唯诺诺、循规蹈矩,在语言里亦常常不由自主地自我压抑、自我规训,直至自我审查。
四、黑话诞生于人的多元,而非人的同一我们需要知道,语言之所以成为语言,需要经历三个步骤的扬弃:
由客体的物到主体大脑的意念,意念扬弃了物;由意念到口语命名,口语扬弃了意念;由口语到书面词语,词语扬弃了声音。所以,我们读到的文字,皆是三层扬弃之物。
抛开跨国语言、主流语系、“黑话”之类的语言学分类不谈,人与人之间常常应用本民族通用语尚且难以理解,巴别塔变乱事实上并非由上帝暴怒于人类的贪念所造成,而是由语言的原初生成所造成,由人的深渊所造成。
关于巴别塔,卡夫卡在一篇名为《中国长城建造时》的小说里,写过这么一段有意思的话:“有学者写了本书,详尽地比较了这两项建筑(巴别塔与长城)。他不但列举了各种书面文件和报告,还前往实地考察,证明巴别塔基础不牢……他坚称人类历史上只有长城才能给高耸入云的新巴别塔提供牢固的基础。”
谈到巴别塔,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变乱之前人类使用统一语言时的幸福状况。
巴别塔是统一的世界语的隐喻,但逶迤且断裂的长城(小说里的长城,每一千米一个断口)怎么可以作为新巴别塔的基座呢?卡夫卡在这里想表达的其实是人类语言统一的不可能,但人类神经官能症一般再建巴别塔的野心,却从未丧失殆尽。这篇小说寓言般呈现着人类语言的后巴别塔现状:塔是人类欲求语言统一的竖坐标,而墙是塔倾圮之后语言分割散碎一地的横坐标。
这一横一纵,是彼此的剑,是人类统一语言的欲望与散碎语言的现实之间根本无法弥合的分裂。
语言的存在,某些时候并非为了沟通,相反恰恰寻求的是非沟通,一如卡夫卡小说里一千米一断裂的墙——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这源于人类心理上细小差异的自恋。而语言之镜,时不时映照着人深处的这种自恋。
显然,“骑在两匹语言之马(德语与犹太语)上”的语言驯兽师卡夫卡,书写《中国长城建造时》的卡夫卡,小说语言晦涩如“黑话”的卡夫卡,比大多数哲学家、学者、作家更明白语言骨子里携带着的这种双重矛盾——卡夫卡知道,巴别塔变乱,恰恰不在别处,而来自人类的内心深深处。
巴别塔之前,全世界通用一语的乐园景观,显然是一种类似于语言乌托邦的美好幻象。事实上,即使全世界可以用一种世界语沟通,人们也会发明各种语言区别于别的语言,一如各行各业热衷于发明自身的“黑话”。
前面说过,从唐初开始中国就产生了各种黑话,同样在世界范围内黑话也大规模存在。加罗比海盗有海盗黑话,意大利黑手党有黑手党黑话,美国三K党有三K党黑话……
对主流语系而言的黑话,在各暗黑行业内,反而是“主流”之话。如果哪一天某一暗黑组织夺取了雄霸世界的权杖,强行将这些秘密流转的黑话大肆推广,那么曾经被称之为黑话的事物,很可能手套翻转一般变成主流之话。
比起主流语系,黑话更能彰显语言与权力的缠绕关系,更让人看清语言的本,也更能提醒我们语言的二律背反特:既交流,又反交流。它诞生于人的多元,而非人的同一。
在那场史前神话的巨大灾变之后,黑话一直萦绕在主流语言的边缘——这巴别塔倾圮之后的语言碎片,在各个时代,黑蝴蝶般轻盈地飞舞,永不疲倦,亦永拒捕获。
作者:马小盐;公众号:燕京书评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Qd4EpZtZj4A-que1md3DQ
本文由@燕京书评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