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_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解释
梅兰芳,守旧,大展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_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解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梅兰芳画《洛神图》
梅兰芳画《天女散花图》局部
梅兰芳自谦不是收藏家,但其实他家藏的名家书画(多为馈赠),论品质,在艺术家中已是个中翘楚,蔚成大观。展览的书画家阵容,何其坚强,梅清、金农、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黄宾虹、罗复堪、溥心畬、徐悲鸿、金城、姚茫父、王梦白、陈半丁、方子易、凌植支、吴湖帆、黄君璧……一长串震烁艺坛的响亮名头,几乎半部近现代画史的名家都登场亮相。略觉遗憾者,未见张大千。徐悲鸿的《天女散花》又一次见到,如故友相逢,依然惊艳!我愿抄一段“画中人”对画的认识:“开脸参用西洋写真,衣纹、线条勾勒是中国的画法,部位准确、色彩调和。最有趣的是,面貌像我(梅自谓),而眼睛的‘分眼’又象徐先生自己。”这画既是天女,又是梅兰芳,还是徐悲鸿,“对影成三人”,真妙不可言。
徐悲鸿《天女散花》图
赵之谦书《抱朴子自叙》四条屏、陈师曾画《秋景山水》四条屏、林长民(林徽因父)书《楞严经》四条屏、梁启超书《楞严经》八条屏,都是难得一见的。梁任公日无暇晷,竟为梅氏钞佛经八大张,笔精墨妙,毫不敷衍,何其珍贵。还有一条横幅,是饮冰居士1918年观看梅的《游园惊梦》后抄录的杜丽娘唱词,短跋云:“戊午年十月二十三夕听畹华度玉茗曲,欣赏赞叹,越二日过缀玉轩,为录三阙。”八条屏外加一横幅,坐实了梁任公当年铁定是“梅粉”。缀玉轩当日果然胜友如云。梅展书画令人大饱眼福,我不禁思及神秘而杳无踪迹的《香南雅集图》,不知尚在人间否?
梁启超书《楞严经》八条屏
梁启超抄赠《牡丹亭》曲词
忘年之交等金石:白石老人的“呵呵”
我专门数了一下,仅白石老人画作,展出就达九幅之多!荷花四条屏,为国家一级文物。最使我眼前一亮的,是白石翁的《秋生图》,画了豆角、蟋蟀等,清秋意趣,潇洒有味。而最大看点,却是图上的长篇题跋,实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兹全文抄录:
畹华弟为人之善,樊山老人已常言之矣。余喜其能删势力心事,且不厌老且顽者。余因有句云:“记得先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近来作画大进,一日约余往看,因索余画此与观,客中笔砚虽极精良,未必合手,畹弟欣然理纸,情不可辞,随意一挥而成。畹弟他日名家,必不见此幅,笑我老来胆大也。画将完,玉芙弟来,余尤乐极,故详细记之。只是畹弟喜余小字,余虽以为苦,然人为知者也,呵呵!庚申九月二十日 小兄白石翁
齐白石《秋生图》
观此题跋,知为1920年在梅家所作。妙趣横生的是,畹华喜欢白石老人的小字,而白石翁偏偏以写小字为苦。然而,士为知己者,白石翁此番拼了老命,奋笔疾书,写了长长两行纵贯画作上下的小字,工稳精绝,成为白石书画中的逸品。其中小诗“记得先朝享太平”流传颇广,已成掌故,而文字多有版本差异,画上题跋当为权威定本。结尾用“呵呵”,尤其传神!这个词,在当代差不多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俗词之一了。在互联网疾速发展,特别是各种聊天工具席卷网络的形势下,“呵呵”得到了最广泛的使用。百度百科解释“呵呵”:“表示单纯的笑、浅笑、开心的笑,或表示嘲笑,或表示好笑,或表示无奈,或是想结束本次的聊天,甚至是糊弄的笑。”颇为周全。而早在一百年前,白石老人的“呵呵”就用得那么巧妙,富有多层寓意!“画诗双绝兼书工”(赵秉文句),还饶了篇小品,我不禁击掌叫绝,真可对之浮一大白!
附记一笔。梅兰芳送给弟子李斐叔的观音像,上面竟是“香妈”福芝芳的题款:“浣华旧画观音像,检出以贻斐叔。斐叔要余题记,尚系破题儿第一次也。”平心而论,梅大奶奶的款儿工整规矩,真难为她了。此处也应有个“呵呵”。
齐白石、姚茫父、陈半丁等《花卉》六条屏
晴雯撕破的扇子:废物摇身变雅物
梅展的趣味也是显而易见的,有趣文物何止三五件。梅兰芳首演《千金一笑》(晴雯撕扇故事)的扇面,竟也成为一桩典故、雅事。这扇子原本是空白,梅在演出前觉得太素,就在一面绘了牡丹,另一面让姚玉芙写字,而画的落款则是姜妙香。这三人恰是戏中主演,等于说宝玉(姜妙香)、袭人(姚玉芙)、晴雯(梅兰芳)都留下了墨宝。扇子只是道具,剧情注定了其被撕掉的“悲惨命运”。而“梅党”许伯明是有心人,演出后,出人意料地将撕毁的扇面悄悄收藏并修复装裱,又陆续请况周颐、罗瘿公、陈师曾、姚茫父等名家题咏,遂令一件废弃之物变成有特殊意趣的手卷艺术品。这也是生活美学乎?
梅兰芳绘牡丹,姜妙香代落款
还有一张剧照,梅兰芳带着葆玥、葆玖姐弟合演《游园惊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不妥,恰好不久以前,一位好友问过我这张照片,一个杜丽娘怎能带两个春香?我这才注意到,此乃舞台上不可能发生的事。转念一想,这是老梅带着小梅合拍“游戏照”吧。一家人真会玩儿,一个杜丽娘、两个春香,玩出了新花样。这不是生活应有的趣味么?戏曲不是游戏么?所以有时不可过于拘泥,而拍剧照也不妨游戏一把。当作如是观。
梅兰芳父子《游园惊梦》游戏照
生活在别处:养鸽、鸽哨和螺钿木匣
《舞台生活四十年》里,记录了梅兰芳早年的几种兴趣爱好,如养牵牛花、养鸽子等。演员的眼神何其重要,而据梅自述,他早年的眼睛却病无神。奇妙的是,通过养鸽子,梅竟练出了一对神光四射、精气内涵的好眼睛,这真是意想不到的奇效了。我想,杜诗的“决眦入归鸟”,或有助于理解其中的奥妙。梅家一度搭过两个鸽棚,最多时养了一百五十对鸽子,要是飞在故都天空,也如鸽群充雁阵,于白塔红墙间高翔远翥,煞是好看也。
鸽哨和螺钿木匣
令人惊叹的是,这次展览居然展出了梅兰芳养鸽的副品——鸽哨,整整两大盒,样式繁多。这些形状各异的小玩意儿,用竹子、葫芦、象牙等材质雕刻成不同形状,制作精巧,可爱非常,让人看了,觉得小小玩物,其中也是蕴含审美的!记得观展时,有小朋友以为鸽哨是人吹的,看来很有介绍一下的必要了。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谈到鸽哨的用法和乐趣:“鸽子不单是好看,还有一种可听之处。有些在尾巴中间,给它们带上哨子,这样每一队鸽群飞过,就在哨上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的雄壮宏大,有的柔婉悠扬。这全看鸽子的主人,由他配合好了高低音,于是这就成为一种天空里的和声的乐队。”这哨儿系在鸽子身上,宛如空中乐队,鸽群上下盘旋,哨儿就随风奏出天籁,仙乐飘飘。不但小小鸽哨千奇百怪,可堪把玩;就是放置鸽哨的两个木匣,也是不俗。特别是一个四周镶嵌了螺钿的木匣,花纹绚丽,足可显示出养鸽主人的风雅。我不禁惊叹,收纳鸽哨的箱匣都如此讲究,“买椟还珠”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养鸽到鸽哨,再到螺钿木匣,因知生活美学,无处不在。在审美上,我们跟一百年前的艺术家,差的恐怕不是一点半点!此中消息,鸽哨及木匣即可思过半矣。
上一篇:鸳笔画(源笔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