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_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解释
梅兰芳,守旧,大展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_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解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谷曙光
“满眼中清妙境”
或许是因为研究梅兰芳的缘故,我对关于梅氏的展览是格外留意的。记得在一次徐悲鸿的大展上,意外看到悲鸿早年为兰芳画的《天女散花》真迹,传神写照,风流曼妙,因近在咫尺,我似与天女眼神对视,顿时精移神骇,驻足良久,顾望怀愁矣。
遗憾的是,历数新世纪以来的梅兰芳专题展,我又不甚满意。梅展的“主战场”自然是梅兰芳纪念馆,可惜北京护国寺的纪念馆是梅氏1949年之后的新家,一个面积不甚大的四合院,比起早年东城无量大人胡同的宅子,恐怕是瞠乎其后矣。上世纪八十年代,护国寺梅氏故居辟为纪念馆,用意至美,但实话实说,其地却不太适合办展览,文物尺寸稍大一点、画作高度略高一些,纪念馆的空间顿显局促,欲办展品丰富的大展,更是只能徒呼负负了。其实,梅兰芳纪念馆的藏品是极为丰饶珍稀的,但近二十余年来的梅展规模似都偏小,难惬人意,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施展不开,奈何?
入口处大展板
2022年新春,当我得知“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时,我的心本也“波澜不惊”,只当是与过去类似的常规展览。然而,当我亲自来到国博,走进梅兰芳大展的空间,不禁惊喜交集!才走一个转角,就兴奋无已,生出《桃花源记》的“豁然开朗”之感。整体看下来,展品之精富、设计之巧妙、呈现之鲜活,一如梅畹华演《天女散花》,既是“八部天龙金光闪”,又如“满眼中清妙境灵光万丈”!这样规模闳敞的艺术家大展,前此罕觏,以空前、震撼等用得俗滥的词来形容,转觉苍白。数九严寒,在五日之内,我两观梅展,流连了两个半天,仍觉意犹未尽。我想,这既是梅兰芳的魅力,也足以说明大展是何等成功。
梅展详情,国家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的网站和公众号都有具体介绍,不必多费笔墨。拙文只聚焦我个人印象最深的部分展品,并由此生发开去,谈梅、品梅、论梅。许姬传早年撰“梅边琐记”,而余此文,或可谓新的“梅边琐记”。
“打炮戏”:晚清沈蓉圃的戏装人物画
梨园行演戏,素来讲究打炮戏,所谓一战成功、一炮而红;而梅展以何打炮,竟也成为一个问题。第一部分的展品固然丰富,但依我看,打炮戏的主角,非晚清写真画师沈蓉圃的戏装人物画莫属。这次一共展出了四幅标注为沈氏的画作,有题款者,有无款者。
“同光十三绝”画像
“同光十三绝”的提法久已脍炙人口,在民间影响极大。“同光十三绝”画像亦有故实,而“原作”最后落到了梅兰芳手中,也是大有缘。不过,此图近年已展出不止一次矣,相比而言,更让我渴慕的,是沈蓉圃的《思志诚》《群英会》和《虹霓关》三张戏出人物画。这三幅戏画,堪称戏曲史上的珍稀文物,说是顶级藏品,也不为过。特别是《思志诚》,乃梅家世藏珍品,早在1921年就曾公开展览过。1949年以来,则从未展出,真正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画上有老辈文人樊增祥写于1921年的长篇题跋,后来名学者傅惜华也曾撰文专谈此画。梅兰芳自云:“沈君蓉圃所绘《思志诚》剧画像,……向藏余家,以有关国剧史承,适余创立国剧学会,即以陈诸会中。所以垂久远而示来者也。”知梅出于公心将图放置国剧学会,而1949年后则归公,最后辗转入藏梅兰芳纪念馆,可谓功德圆满,得到最佳归宿。
画中名伶,从右至左依次为:孔元福、黄三雄、孙彩珠、朱霞芬(朱幼芬之父)、杨朵仙(杨小朵之父)、时小福(时慧宝之父)、梅巧玲(梅兰芳之祖)、化虎(罗百岁之师)、杨鸣玉(通呼杨三,所谓“杨三已无苏丑者”也)、徐小香(世所称徐大老板者也)、叶中兴(叶春善之叔)、余紫云(余三胜之子、叔岩之父)、方松龄(小生钱俊仙之外租)、朱莲芬(朱天祥之父,善书,常为潘尚书祖荫代笔)、王彩琳(王瑶卿、凤卿之父)、吴燕芳(朱素云之姐夫)、刘赶三,前面还有四个歌舞小童:郑多云(徐小香之徒)、曹福寿、顾小侬(朱双喜之徒)、董度云,人物总数竟达二十一个——括号内释文皆据图而录,亦有价值。一直以来,我只是在《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中得见《思志诚》图,今一旦见到真迹,亦如陆游诗所云:“远闻佳士辄心许,老见异书犹眼明。”快何如哉!有趣的是,梅兰芳本人清末亦曾参加过《思志诚》的演出。
难得一见的《思志诚》图
沈蓉圃的《群英会》图(程长庚、徐小香、卢胜奎)、《虹霓关》图(梅巧玲、时小福、陈楚卿),都写真细腻,摹画入微,是京剧史上的名贵文物,既可一睹前辈大师风采,还能探察一百多年来化妆、服装的历史变迁。四张题为沈蓉圃的戏画一并展出,前所未有,成为梅兰芳展览史上的盛举。故我戏谓,打炮戏果真打响了,一鸣惊人矣!
《群英会》图
图画史料方面,还有梅兰芳藏的清宫升平署戏出化妆谱、早期地方戏脸谱、京剧名家脸谱,以及梅氏为访美而制作的图谱挂画等,总之珪璧罗列,满目琳琅,观之不倦。
地方戏和京剧名家脸谱
出将入相:吴湖帆设计的梅花孔雀守旧
旧时戏台有上下场门,上面挂的门帘台帐,称为守旧。后新式舞台兴起,改为边幕出入,而戏曲艺人为了保持旧俗,就挂一面巨大的守旧(即后幕),在上面“做”出上下场门,“出将入相”仍循传统路径,这有点在新舞台上“曲线救国”的味道。挑班的名伶,多备有几堂绣工精致、风格独具的守旧,如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的班社,守旧之精美,亦是观剧一大看点。守旧也算是传统戏曲的一个特色,本意是美化舞台,后竟因所谓的净化舞台而废弃。其间得失,真一言难尽。
梅兰芳早年用的守旧图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拍摄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时,为了还原旧时戏台样貌,特意选用了承华社的好几堂守旧,拍了几出梅派早期代表作的片段。那几堂守旧帐幔真如玉台翠树,光彩夺目。其中一堂是蓝底的,一树梅花占据画面中心,印象颇深。没想到,此守旧竟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北京京剧院。这次梅展借来,因天宽地阔,空间足够,整个展开了;而观者立其前,恍如时光回转,进入老戏园子,思古幽情顿生,成为展览一大亮点。观介绍方知,这守旧竟出自一代画宗吴湖帆的设计。吴系梅的同庚兄,他们当年与周信芳、汪亚尘、郑午昌等一起在沪结“甲午同庚会”,过从颇密。细观守旧,蓝底色很好地衬托出了一树梅花,而上下场门都以孔雀开屏装饰,新颖别致,“出将入相”两门的上端,各绣了一个“梅”字,表明这是梅兰芳的班社。后面的展览还有吴湖帆的图纸设计稿可参阅,总之,不愧名家手笔,也是梅吴交情的见证。
吴湖帆设计的梅花孔雀守旧
关于守旧,再谈点儿趣闻。记得在一些老照片上,屡屡看到梅兰芳的另一幅绣孔雀、花卉的守旧,题款有趣——“畹华博士惠存,黄金荣赠”。大约梅兰芳在上海演出,就要用这幅守旧。黄金荣毕竟是上海滩的老牌大亨,他送了,梅在上海演出时,就不好不用。话又说回来,这守旧也算是半个“护身符”吧?对上海的帮会中人、地痞流氓或许是一种震慑,起码不敢随便寻衅滋事了。故用黄大亨的守旧可谓一举两得。
上一篇:鸳笔画(源笔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