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_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解释
梅兰芳,守旧,大展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_挂一漏万是什么意思解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吴湖帆的设计图纸
重现水月影:“缀玉轩”的旧时月色
梅兰芳的书斋,大名鼎鼎,早年在北京,名曰“缀玉轩”,后来搬到上海改称“梅华诗屋”(还有其他斋名,但这两个最著名),都是有典故的。
“缀玉轩”的出处何在?许姬传文曾言乃罗瘿公所起,其实不确。观展出的罗氏法书短跋:“‘苔枝缀玉’,白石道人赋梅词也。释戡为畹华名斋,瘿公书之。”则缀玉轩是早年的梅党大将李释戡所起,出自姜夔的咏梅绝唱《疏影》,用在畹华书斋,可谓本地风光。其意谓此间谈文论艺,如缀玉联珠,清雅宜人。“九一八”事变后,梅迁居上海,在马斯南路寓所悬挂的,是金农的隶书“梅华诗屋”。梅党领袖冯耿光知畹华素喜冬心字画,当冯逛琉璃厂看到“梅华诗屋”时,顿觉心有灵犀,于是买下转赠。
无量大人胡同寓所的设计图纸
“缀玉轩”匾额,这次展出了六幅,洋洋大观。有罗瘿公(早年亦是梅党)、李释戡的,又有名词人朱祖谋的,晚清状元、近代实业家张謇的展了两幅,最晚是工商界代表、盐业公司经理韩颂裳在1959年庆贺梅兰芳入党所送。上述六幅一并悬挂,真是创意,确具巧思。更何况展览空间里的“缀玉轩”,其中的各色家具饰品,皆是名贵的老物件,从红木镶嵌螺钿穿衣大镜、紫檀雕花海棠式六角圆桌,到红木绣墩、红木雕花太师椅,再到紫檀竹刻山水炕桌、柳木镶嵌隐木面长方形大画案……都肌理坚贞、润泽清雅,含灵虚冲淡之美,具古色古香之韵,契合“缀玉轩”主人的身份地位。连展厅地上的瓷砖,都是仿照梅宅复制的。
还原的“缀玉轩”场景
关于“缀玉轩”饰品,兹独拈紫檀竹刻山水炕桌一谈。那紫檀矮桌竹苞松茂、温润精巧,紫檀是基本材质,而奥妙则在桌面的竹刻,乃所谓留青阳文通景山水,指用竹表青皮雕刻通景山水,而把山水之外的青皮铲刮而去,露出竹肌,画面遂得阴阳、明暗、参差之妙。许姬传形容竹刻:“峰峦层叠,树石茂密,柳下停舟,水榭远眺,绝好一幅江南风景。画意浑厚,刀法圆熟,看上去是明末清初名工巧匠的手笔。”(《梅兰芳遗物纪事》)这是畹华的心爱之物,据说搬到哪里都要携带的……站在梅展布置的“缀玉轩”前,真如身临其境,睹君家旧物,思旧时明月。姜白石的“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一下就上了心头。
展览还原的“缀玉轩”场景,足以说明梅兰芳生活在怎样一种文化氛围之中,而其长期涵育的底蕴又助成了中正平和、蕴藉隽永的梅派绝艺。古来成就大功业者,莫不得众人襄助。想当年,“缀玉轩”中,几多佳士,他们如众星拱月般环绕护卫着梅花,滋养训迪了梅花,也拔擢成就了梅花。梅兰芳《缀玉轩杂感》有云:“今日我之小有成就,一方面是承社会人士的谬爱;而另一方面,诸前辈训迪之功,亦为我没齿不忘者。”我想这是真心话。
张謇送梅的礼品,展出颇多,如精品缂丝画、线绣屏等,看出当日老状元对梅郎是何等倾心。清代刘墉对联“如兰斯清,比蕙又畅”,亦是张謇寄赠,联边还有一段题跋:“丝且不如竹,蕙如何胜兰?非关强分别,要与众人看。兰自生空谷,蕙自生下湿。涪翁差等之,兰一而蕙十。”其实此联藏有玄机,非随手送者。短跋犹有深意存焉,影射的是梅兰芳与早年的竞争对手王蕙芳,民初一度有“兰蕙齐芳”的提法。观跋文,张謇显然是暗喻兰芳远胜蕙芳,可谓富有卓见。
张謇赠送的刘墉对联
鱼书雁信:别来知几秋
我戏谓,这次梅展,或可称为梅畹华和他的朋友圈。梅氏一生,名高自然交游广,实在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而鱼书雁信,翰墨飞鸿,亦是展览的一大宗,贯穿整个大展。
“四大名旦”之间的书信,特别引人注目。梅兰芳写给程砚秋的,尚小云、程砚秋写给梅的,都是亲笔。梅、程本师徒,信的字里行间,感情真切,推心置腹,亲近可感。尚、程的来信,都选了抗战胜利后的,颇有见地。尚信劈头就说:“畹华我兄大鉴:自事变那年我们在沪分别,至今九载未通音信,想念之至。”而程信起首云:“梅先生:一别好几年,这次在上海会见,真有说不出的愉快,师生乱后相逢,此情此景,真如一部廿四史,不知从何说起。”都是感慨万端,令人动容。
程砚秋的信
“梅党”中人写给“大王”的书信,展出了冯耿光、罗瘿公、吴震修、言简斋诸人,称呼有趣,冯称“澜弟”,罗称“畹华”,吴称“浣华老弟院长”,言称“浣公”。张謇的信称“浣华小友”。又有梅兰芳写给齐如山的两封,都是亲笔,呼“如山先生”,反倒让人觉得有点距离感了。说句去皮见骨的话,齐在“梅党”中,尚不能居于最核心位置。
“梅党”图片及信札
关于弟子写给梅兰芳的书信,前面已经提到程砚秋,还有魏莲芳、李世芳、张君秋、梁小鸾等。张君秋的那封,字迹极为工整娟秀,引得观展少年大呼张氏书法何其精美,用手机猛拍一通。但我要说句实话,张、梁诸人的信,其实都是代笔。不过,那也是尊师的一种表示,学生的字不佳,倩人代笔,亦算是对师傅用心了。
我特别注意到,这次展出的书信,有相对比例是已出版的《梅兰芳往来书信集》所未收的,如罗瘿公、胡适、吴震修、王瑶卿、荀慧生等,足见筹划的尽心尽力。胡适写给冯耿光、梅兰芳的关于访苏的信,毛笔五页,是近年的新发现,胡适书信集当亦未收,珍贵!1949年后,梅兰芳和早年的梅党人物都渐老去,当银行家吴震修在报纸看到梅入党消息后,来信云:“阅之不胜雀跃。我在解放后时常说的宝塔结顶,就是指这一件事而言。如今如愿以偿,不虚老弟一生心血,何幸如之!”“宝塔结顶”,譬喻甚妙,亦可玩味。有的信很好玩,如王瑶卿写给梅的信,非常家常,最后缀一句:“告诉二片,千万别忘了给我买帽子!”此二片乃小名,指王少卿,系凤卿之子、瑶卿之侄,业琴师,长期为梅兰芳伴奏。大约某次少卿随兰芳到上海演出,而沪地的商品花样最多、最时髦,故伯父托侄子带帽子也。
听畹华度玉茗曲:饮冰居士亦“梅粉”
梅展字画,大有可观。绘画是梅兰芳最大的兴趣爱好,他师从的名家有齐白石、陈师曾、姚茫父、王梦白、陈半丁、汪蔼士、汤定之等,请教的就更多了。梅兰芳最佩服的前辈艺人是谭鑫培、杨小楼,他曾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里赞誉顾恺之的评语,转而形容谭、杨,又说:“唐代大书法家张旭,善草书,看到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大长进,人称草圣。我们戏曲演员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书画、戏曲,消息相通,端在妙悟。张彦远说的“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对戏曲演员的启发又岂浅显哉!
吴昌硕和齐白石的画
溥心畬的画和金农的“梅华诗屋”
展出的梅兰芳自画作品,包括观音、达摩、罗汉、仕女、苍鹰、竹石虫草、梅花、菊花、松树等,题材种类良多。梅氏的《天女散花》图,作于1945年,乃蓄须明志时的力作,精妙入神,上有吴湖帆题跋;1950年的《洛神图》亦佳,图上许源来的小楷,清雅精到,字画双绝。此二幅可称铭心绝品。《松柏有本》《春消息》皆梅氏名作,同为甲申作,已在抗战胜利前夕,富有寓意,放在一起,更添意趣。
上一篇:鸳笔画(源笔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