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说文四大家(清代说文四大家)
说文,小篆,部首说文四大家(清代说文四大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说文》小篆字系的研究对于我们学习《说文》的构形系统会有极大的帮助。
六、学会综合运用《说文》的资料
《说文》是一部供人查检的字典,同是也是一部供人通读的有理论有体系的文字学著作。读《说文》贵在融会贯通,能够综合运用书中有关形、音、义的各种资料。这主要包括:一是综合利用《说文》正篆下的说解及旁见的说解,二是综合利用《说文》的被训释字及训释字,三是充分利用《说文》的重文、引经的异文以及读者。要做到综合运用,最基础的工作是把散见的形、音、义的资料一一系联起来,互相参见,其中有些资料要集中起来,抄在本篆的书头上。
拿天干地支字来说,《说文》受汉代风尚的影响,在解释这些字的专科义时,不免阴阳怪气。但是在分析合体字涉及到天干地支字的语词义时,有些见解非常精辟。
旁见的说解很宝贵,有的能够纠正本篆下说解的谬误,如上例所述;有的能够对本篆的说解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说文》旁见的说解之所以重要:一是因为《说文》有的正篆下解释有误,而旁见的说解非常精辟;二是因为《说文》限于体例,在正篆下只能解释字的本义,而旁见的说解可以解释字的语源义、引申义、乃至假借义;三是因为造合体字时所用构件的取意不一定是字的本义,所以要另作说解。下面补充一例,说明如何利用《说文》旁见说解明假借。
《说文》在讲到字的构意时,有时采取比附的方式,讲“某与某同意”。段玉裁说:“凡言某与某同意者,皆谓字形之意有相似者。”(《说文解字·注》“工”字下说解)我们在读《说文》的时候,要把这些构意相同的一组组字分别系联起来,做到互见,从比较中深入了解这些字的形义关系。
下面我们讲一讲如何综合利用《说文》的被训释字及训释字。一般来说,读《说文》是要通过训释字来了解被训释字,但是有时候训释字的词义不好把握,被训释字的词义却很明确。这时,我们不妨倒过来,通过被训释字来了解训释字。
《说文》9353个正篆都是被训释字,其中很多字还做过训释字。我们如果把这些做训释字的资料都抄录在正篆的书头上,可以互相参照,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正篆的意义。
研究《说文》的训释字很有意义,因为训释字和被训释释字之间的音义关系很密切,这里所讲的通过被训释字了解训释字以及综合利用正篆作为被训释字和训释字的材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黄侃先生曾经把《说文》的所有说解字一个一个地研究过,《黄侃论学杂着》中所收的《说文说解常用字》就是当时搜集的资料。我们应该借用前贤的方法,注重对《说文》训释字的研究。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同一个字可以处于被训释字的地位,也可以处于训释字的地位,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是处于训释字的地位,那么要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个字的意义,当然应该把所有关于这个字的资料都集中运用起来。
《说文》有1163个重文,读《说文》时千万不能忽视这批资料。《说文》中有不少省声、省形字令人怀疑,如果有不省的重文,那么对于字的省声、省形就无可怀疑了。通过《说文》的重文,可以了解到文字向简化、形声化发展的趋势。由此可知,《说文》中的重文具有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通过重文的分化可以了解到文字的孳乳情况及字用的变化。重文中的古文、籀文对于我们识读甲骨文金文,进而纠正正篆的讹误的字形及说解极有帮助。
重文中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语音材料。清人钱大昕证明《古无轻唇音》、《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就大量征引了形声字的异文。形声字由于声旁不同而构成异体字,前人称之为声母互换,训诂家通过声母互换的事实来沟通音义联系的线索,找出造字时的通借字。
《说文》引经典1083条作为书证,对于这些材料也应该注意综合运用。一方面要注意对《说文》所引经文的异文进行比较,另一方面要注意对《说文》所引经文与现今经典文本的比较。由此看来,通过《说文》引经的异文可以明通假,这对于浑入了解字义,正确地释读古籍大有帮助。
最后我们讲一讲如何利用《说文》的“读若”。《说文》用“读若”的办法为800多个字注音,其中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读若”专拟音读,其他四分之三左右的“读若”不仅注音,而且连带解释了古代典籍上的文字训诂问题。我们在读《说文》时应该从四个方面去注意领会“读若”中蕴含着的文字训诂材料。所以这一类“读若”标明了通行的异体字。《说文》的这一类“读若”标明了通行的后出字。标明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同源通用的关系。《说文》用“读若”的办法标明了典籍中通行的通假字。这种情况在“读若”中所占比重很大。如果我们能够熟练地掌握这此通假用法,对于阅读古籍会有很大的帮助。(参见陆宗达《〈说文〉“读若”的训诂意义》,载《训诂学的研究与应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七、注意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
初读《说文》,要借助一本好的注释。大徐本和小徐本《说文》只有简单的校语或案语,对于初学者理解原著裨益不大。清人的注释当首推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当年黄侃先生指导他的弟子学习《说文》就是从点读段注开始的。点读完第一遍以后,还要换一套书点读第二遍(据陆宗达先生面述)。陆宗达先生指导他的研究生学习《说文》,仍然遵循这个传统,一入学首先用两个月时间点读一遍段注,完成之后,再用一个月时间点读第二遍,两遍段注通读之后,才开始进一步学习《说文》。《说文》博大精深,体例繁富,文字简古。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指点学习《说文》门径的最好教材。
读段注要注意几个问题。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是,看段玉裁如何校订《说文》传本的讹误。段氏非常擅长校书,他一方面以大小徐本《说文》作为底本,参阅众多古籍,对《说文》进行严格的校勘;另一方面又根据《说文》通例,以本书证本书,决定今本的是非。尽管段玉裁的校勘也有过于自信,近于武断的地方,但是总的来说,订正了《说文》传本的许多讹误,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原文有很大帮助。
读段注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看段玉裁如何阐发《说文》的体例。古人著书不明言凡例,但是实际上有统一看体例。段氏对于许慎著书的种种条例,写作的旨意,融会贯通,所以能够在注释中发凡起例,详加阐述。诸如此类有关《说文》体例的说明在段注中总计有五六十处之多,对于我们读遍《说文》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读段注要注意的第三个问题是,看段玉裁如何把《说文》的注释和群书的训诂贯串起来,互相阐发。《说文》的训释大都是根据经籍训诂而来的。书中原有例证1083条,段玉裁补充了大量的例证来推求《说文》的根据。段注引用的材料极广,自先秦到唐宋,几乎所有的重要的古书都涉猎到了。下面仅举两例:这种“以字考经,以经考字”的训诂方法,能够使《说文》的注释和群书的训诂相得益彰,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说文》,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阅读古汉语的水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