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鸟人什么意思)-鸟人是骂人的意思吗
巫师,鸟人,上古(鸟人什么意思)-鸟人是骂人的意思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影响最大两大自然现象——太阳和风——也被尊奉为“太阳神”和“风神”。但是在文字体系尚不发达的上古时期,人们只能通过画画的方式将一些日常事件记录在案。如果说画“圆”或者“重圈”就能表达“太阳”的意思,那么“风”要如何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重圆圈与鸟纹的组合:这是河姆渡文化最有象征性的图像母题。上古农耕社会,原始先民将太阳绘制成重圈圆的图形,鸟纹与重圈纹组合在一起更加具有神圣色彩,人们将这一图案绘制在不同的神圣器物上展现了人们的信仰和物品的尊贵。
《山海经》中的金乌负日图
鸟能飞行,是自然界中能与太阳最接近的动物,太阳日出日落的自然规律与鸟类的飞降规律极为接近,于是古代有以鸟代日的崇日观念。
在远古先民眼中,太阳的变化、四季的轮换与风的变动紧密相关联,古人认为,风是太阳的使者,可以直接影响庄稼收成和人类生存,人类对于风的力量充满无限的恐惧和崇拜之情,但是在自然界的万物生灵中,唯有鸟类是可以御风而行的,且鸟类的迁徙、显隐都与气候密切相关,人们用鸟的造型制造“相风器”(如下图),用鸟来预示风的流动、方向及态势,而如前文所述,候鸟就是远古先民的“气象预报员”。
东汉时长安灵台上用来测风的相风鸟
我国有不少古建筑上装有相风铜凤凰
国外的风信鸡
世界气象组织百年气象站徽标(徐家汇)
在舜禹时就有“相风鸟”,用木制成鸟形,置于竿上,鸟能自由转动,其头所指即为风向。所以难怪中国百年气象站的徽标上也会有一只形如凤凰的“相风鸟”。
古人在利用春来冬去的鸟侯创造鸟纪时间观而使得在用鸟方面达到顶峰。后世的人们采取这些有关鸟纪的禽鸟类形象,形成了后世百鸟之王的“凤凰”神兽造型。
也就是说,古人在绘画、记录的时候,用“鸟”来表达“风”的含义,而且还在这个基础上,将但凡能够飞行或者拥有羽毛的动物都分别取象,人为地创造了一个“百鸟之王”——凤凰——的形象。古人将 “凤”、“风”与鸟的形象联系的是如此紧密,以至于此二者在造字之初都具有一样的取象自鸟的甲骨文造型(如下图)
(a)甲骨文中“凤”字造型
(b)甲骨文中“风”字造型
(c)金文大篆“凤”字造型
这样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有古老的传说曰凤鸟住在“风穴”内。另有神话传说载“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小编不禁感叹道:原来“凤”就是“风”,也难怪乎“凤居风穴”了)。
作为向人们预示预示气象的相风凤鸟可以为人们带来警示与预报,避免自然灾害,使人们顺应天意而从农事,所以人们将世间拥有雀鸟之形的飞禽动物取象,创造出了百鸟之首的瑞鸟“凤凰”的形象。总之,凤鸟作为一种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飞禽,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已成了驱邪禳灾、纳福迎祥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理念的象征和审美形式的体现。其图案已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并逐渐发展为民族纹饰艺术的代表和象征之一。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装饰品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凤形玉器局部示例
上面小编列举了鸟作为“候鸟”、“相风鸟”、“天神的代言人”等具有神圣功能性的重要角色。关于“鸟人”中“鸟”部分的介绍就到此结束啦~接下来继续分享关于“人”的知识点~
对进入农耕阶段的人类来说,太阳的威力是神秘、令人敬畏的:全世界的明暗阴阳都由太阳掌控。除了“面朝黄土”就是“背朝天”的原始先民们,在天空中所能看到的除了太阳就是鸟了。从现实意义上来说,鸟从高空倏忽而来,或停或走,又疾飞而去,人莫能知其所踪;如是候鸟,则天气转冷鸟群离去,来之时,随之带来了温暖的阳光和万物的复苏。原始先民视鸟为光明的使者、万物复苏的报喜神,对鸟的崇拜当然是发乎本性的虔诚。
人类模仿自然界中可爱、强大、敬畏的物象,本身就含有一种渴望拥有与之相仿的特性。
模仿的器物(鸟形器)可以附着于生活物品,也可以于祭祀中展现,以物化的形式实现对偶像的精神崇拜。
上古时期良渚文化中代表性纹样“神人兽面徽”中的鸟纹
鸟形玉佩,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玉鸟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商代较为流行并一直延续至清。
良渚扁平状的玉鸟
鸟形玉佩 西周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雕鸟之所以雕刻为扁平状应是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它们作为神圣的与天沟通的使者,被缝缀在地位高的墓主人的衣着上,扁平体才可以很好地服帖在衣服外面,展示出其完整的形象。依据萨满教的习俗,在巫祝进行祈祷仪式的时候,身着有灵性动物的服饰,有助于获得这些灵物的帮助而能够上天入地。
【三、上古大巫师与通灵“鸟人”】
周代设置专职官员从民间征收鸟羽。不仅用来制作巫祝的冠冕、装点王室车辇,同时在祭祀的时候人们还要握羽而舞。先民们觉得在人身上满饰鸟羽意味着被赋予了鸟羽能量的巫术。崇尚鸟羽的实质是对鸟的膜拜。
《芈月传》中女主角芈月身着羽衣、佩戴羽(高)冠,与众舞伴们握羽而舞(在祭祀大典领跳少司命祭舞)
用羽饰的舞蹈被郑重地记载在《周礼·春官》上,其中“羽舞”和“皇舞”都属于祭祀舞蹈,后者可祭天求雨。金文的“皇”字实际上就是羽在头上安放的形式(能够代表老百姓像上天祈祷的“神人”当然就是当时的统治者啦~难怪后来人们要称最高当权者为“皇”呢,如下图)。
金文“皇”
金文的“皇”字上部形符是三羽至五羽的羽冠,下部形符“土”是冠托。因此,“皇舞”就是头戴有羽饰的冠,身上的衣服特指饰“翡翠之羽”,进行祭祀活动。《周礼·地官》舞师条下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皇舞,蒙羽舞,书或为䍿”。又《周礼·春官》乐师条下郑玄注:“故书皇作䍿,郑司农云,‘䍿舞者,以羽冒复头上,衣饰翡翠之羽,读为皇,书亦或为皇’。”可知“皇舞”就是头上复羽、衣服上饰羽而舞。
然而在上古时期,不是谁都可以佩戴鸟羽饰品、大跳羽舞或皇舞的。拥有这一特权的人,必须得是整个族群乃至原始社会都公认德高望重的、能为整个氏族作出卓越贡献的智者或者圣人,比如说上古大巫师。可能提到“巫师”这个词,大家对其都心存疑问,毕竟在人们印象里巫师总是以装神弄鬼的“作妖”“大忽悠”形象出现,然而在历史的初始阶段,巫师却是咱们华夏民族最早的统治者和教化者,是历史上文人阶级的前身和雏形。
《芈月传》中带有高(羽)冠的巫师高唱“九歌”
汉代许慎对“巫”字作出了详细的解释。《说文·解字》第五篇释“巫”: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成初作巫,凡巫之属皆从巫。”从这段注释来看,可以发现巫的如下特点:巫通过舞蹈的方式来作法;巫沟通的对象是神明。
上一篇:(鸟巢在哪个区)-鸟巢在北京几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