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周汝昌红楼梦)-周汝昌评红楼梦全集
红楼梦,胡适,先生(周汝昌红楼梦)-周汝昌评红楼梦全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魏广洲的找“北大图书馆馆长向达先生”的叙述也有问题,因为向达出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是在1953年,此前只是北大历史系的教授。这一点,熟悉向达的魏广洲在《贩书杂记》一文中写得很清楚:
向达先生(1890—1966),字觉明,湖南人,土家族。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约从1953年,他又任北大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一向办事认真的向先生,亲自采访图书以充实馆藏,无论多少书贩送书,他都过目检阅,对送书人说话和蔼,平易近人。每次送去的书都要当时看完,有时看到下午一时多才回家吃午饭。(魏广洲:《贩书杂记》。秋禾、少莉编:《旧时书坊》。三联书店,2005年12月第一版,第386页。)
既然向达是在1953年才出任北大图书馆馆长一职,魏广洲在1949年4月去找“北大图书馆馆长向达先生”,当然是不对的。
不过从善意的角度来看,这或许仅仅是魏广洲回溯往事时对向达的一个尊称,而不一定是谎言穿帮的铁证。据《贩书杂记》一文,向达曾在北京图书馆任研究员,建国后又“经手给北大图书馆买了很多善本古籍和罕见孤本及朝鲜刻本”(同上,第387页)。因此自1932年中秋就结识向达,以后经常给他送书的魏广洲,拿着“庚辰本”首先去找向达,也是合乎情理的。
魏广洲在向、潘两处碰壁之后,“只得另投门路”。也许是在碰壁的当天,也许是在碰壁的次日,甚至可能是在碰壁的几天后,魏广洲又先后找了杜颖陶、傅惜华和吴晓铃。“杜、傅两位先生全说没有现成的四两黄金买这部《红楼梦》,并说卖主要价太高。吴晓铃先生则说,要留下看看,约为第二天再谈。”
接下来,魏广洲叙述得实在“太精彩了”,进入了“忘乎所以”的“化境”——
次日上午魏又到吴先生家,他告诉魏说:“郑振铎先生从上海到北京了,住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书已带给郑先生,你和郑先生认识,可直接和他去谈。”
于是魏又赶到饭店,经服务员转达,很快郑先生从楼上下来,很热情地询问了此书的来历。郑先生说,此书燕京大学可买,当即写了介绍信,让魏去燕大找陆志韦先生。当时就把书带回。到家后见萧正在等他回信,魏当即把郑先生写的介绍信给萧看后,又一同到徐家说明此事的进展情况。
次日晨魏带书去燕大找陆校长,陆先生看过介绍信后,叫魏去找聂崇岐先生。魏也认识聂先生,就赶到成府蒋家胡同,魏向他从头至尾介绍了经过情况,聂先生听后说,燕大从一九四六至一九四八年买了不少书,但规定每周只有一天办理此事,一般由齐思和先生、孙楷第先生和聂等四人共同看书议价,这部书需请孙楷第先生过目后才能决定,这就需要等一个星期。
魏当即把书留下,并进城立刻找萧一同到徐家要求延期,征得同意后,次日又去燕大回话。
结合上下文来看,魏广洲见到郑振铎、郑为之写介绍信的日期,最晚是在1949年4月25日,则魏找燕大陆志韦和聂崇岐最晚是在4月26日,27日又去回话。
“一周后”,1949年5月4日,魏广洲再访聂崇岐,聂称孙楷第先生看过可以要,但价钱只能给七十美元(折合黄金二两)。“魏得此准信后,又进城找萧说明燕大所还价格。萧即到徐家商量,徐家同意按此价出手,并将另外的七本及胡适题跋一本一起交出。”
1949年5月5日上午,魏收好书,“直奔燕大聂先生处,聂先生立刻到学校办理手续,让魏把书送到图书馆认收,收款后由魏代开收据,然后进城把款交萧转送徐家”。“后来徐老太太送魏、萧每人一袋面粉钱作为酬金。魏认为酬劳多少无所谓,总算办成了一件事”。
魏广洲的叙述有什么问题吗?问题相当严重。2009年4月29日,承蒙南京匿名学者“孤鸿道人”来信赐告:
那个描述“庚辰本”入燕大的文章,最终的漏洞出在郑振铎身上。按照文中的时间排序,操办此事的当事人,拿到郑振铎的推荐信,应该是1949年4月的某一天。可是2006年出版的郑振铎日记(目前为止最全的),明确记载了郑振铎3月底就随新中国第一个代表团出席世界和平大会(布拉格分会场)去了,5月中才回国。也就是说,这伙人搞“庚辰本”到燕大的时候,关键当事人郑振铎并不在场。
孤鸿道人在信中嘱还我认真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并撰文予以揭露。这真是“石破天惊”的大发现!1949年4月郑振铎不在北京的事实,令魏广洲活灵活现的谎言全盘粉碎性垮塌!
鉴于问题重大,我立即着手对有关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搜集和查证。我查证的资料主要是两份:一是陈福康整理的《郑振铎日记全编》(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一是上海《档案与史学》2003年第5期所刊《1949年郑振铎日记》,这些日记与《全编》中“出席世界和平大会日记”(1949年3月29日至5月26日)内容全同,也是陈福康整理发表的。
《档案与史学》对《1949年郑振铎日记》作了较为详细的背景说明,现概述如下。
中共中央于1949年3月决定组织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22日和23日,正在北平筹备第一次全国政协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和第一次全国学术工作者会议的代表推选出40人,组成了以郭沫若为团长、刘宁一和马寅初为副团长的大型代表团,郑振铎是代表之一。
代表团于3月29日乘火车离开北平,经苏联抵达捷克斯洛伐克。
4月20日,世界和平大会同时在法国巴黎和捷克首都布拉格两地举行,中国代表团全体出席布拉格会场。
会议完成后,代表团于5月12日启程回国,5月25日傍晚回到北京。
郑振铎当时的日记被完整保存了下来,正好是从代表团出发的一天到回国的一天。从郑的日记来看,代表团的回国之旅最后是乘火车经苏联进入中国东北境内,一路南下,走走停停,于5月25日下午五时许抵达北平东站。
东交民巷六国饭店。
25日和26日两天的日记没有提到郑振铎的下榻之处,但26日的日记写到“二时许,至二楼会客厅开会。出国代表团,至此已正式宣告结束了”,可见郑下榻之处应是某宾馆饭店。这个地方是不是魏广洲所说的“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呢?很可能不是。
据刘宁一《周恩来与建国前后的人民外交》一文(网上可检索查阅),出席世界和平大会的代表团临行前住在“北京饭店”:“3月27日下午3时,代表团在北京饭店集会,讨论通过了代表团的任务与组织章程,然后请周恩来同志作临别谈话。”从情理来推断,代表团回国后也应是住在“北京饭店”,而不大可能住进“六国饭店”。
北京饭店。
从郑振铎进京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来看,魏广洲称郑(于1949年4月)由上海赴京下榻六国饭店,还有什么给他开介绍信,完完全全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是魏广洲误记了“三十年前”的事情吗?可魏广洲分明写到“一切记忆犹新”!
难道“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是农历日期?查“日梭万年历”,1949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正好是公历6月1日。如果魏广洲真的是在这一天卖出了“庚辰本”,按其叙述反推,郑振铎给他开介绍信的时间是在公历5月24日——此时的郑振铎还在南下进京的列车上呢!
上一篇:(周觅脑残)-周知黑历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