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寿亭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汉寿,汉寿县,关羽汉寿亭侯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由上述论证可知以贾诩和刘放爵号前有“魏寿”为理由而主张“武陵说”,是不正确的。
五、“两地说”
有人主张武陵之汉寿和由葭萌县改名而来之汉寿都是关羽的封地,关羽被封了两次。
在北京图书馆珍藏的赵一清手抄本《三国志补注》中,他在《魏志》卷十《贾诩传》中“(贾诩)进爵魏寿乡侯”一句下注曰:“武陵郡汉寿故索,阳嘉三年更名,魏改为魏寿,故蜀又以葭萌为汉寿也 ”。在《魏志》卷十四《刘放传》“放进爵魏寿亭侯”一句下注曰:“魏寿即汉武陵郡之汉寿县也。关公始封於此。魏改曰魏寿,又以封放,而蜀因改葭萌为汉寿 ”。此外,他在《蜀志》卷六《关羽传》还写道:“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一句下面写道“一清按:蜀以葭萌为汉寿县而关公佐命元勋,更不易封,岂以赐命汉朝,故特改斯名以宠异之 ”。
而据我们前文论证地理类史料记载中都无魏将“汉寿”改为“魏寿”的记载。倒是有吴将其改为“吴寿”的记载。且赵一清认为是魏国先改,蜀国才改,即“魏改为魏寿,故蜀又改葭萌为汉寿也”史无可考。再者,所谓“羽佐命元勋,(刘备)特改葭萌为汉寿以宠异之。”即刘备是否是为了特意表示对关羽的恩宠而将葭萌改为汉寿,未见诸史著,不可考。由此可见,赵一清只是一家之言,且所言未知有何史据。
到了清代,清人张镇则在其《汉寿亭侯考辨》 一文中全面阐释了“两地说”的观点。其文曰“汉寿亭侯之封宜凡有二:u2018一为曹操,一则当属刘备”,又曰:“是时封拜元勋,张益德等诸将各已得侯,甯於(关)帝而不别加锡秩乎?夫帝既以操为汉贼,亦岂乐以其所有之爵自荣?即昭烈开国酬庸,以褒将帅,唯当宠之新命,趣为刻印,安有使仍故侯,无所旌异而遂可以服英雄之心,宏霸王之略哉?既改葭萌为汉寿,因即以封帝。”即认为关於两次被封,第一次是曹操表封的,第二次是刘备封的。因此两个汉寿都是关羽的封地。
上文有以下问题:
其一,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曾两次受封。一次是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领荆州牧占据荆州时,被封为新亭侯 。 此时,葭萌县尚未改名为“汉寿县”。第二次是刘备称帝后,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封张飞为西乡侯 。此时,关羽已死。可见“而是时封拜元勋,张益德等诸将各已得侯,甯於(关)帝而不别加锡秩乎?”推理有误。
其二,即使是刘备追封关羽,那�N也不应该再叫做“汉寿亭侯”了。用张镇的话来说“安有使仍故侯,无所旌异而遂可以服英雄之心,宏霸王之略哉?”如果刘备照旧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则与曹操无异(具封关羽为亭侯,而张飞已封为乡侯)“无所旌异”,无法“服英雄之心”。
其三,“夫(关)帝既以操为汉贼,亦岂乐以其所有之爵自荣”,即如张镇所言关羽以曹操为汉贼,那�N,既然既然以曹操表奏之爵位(亭侯)为耻,又如何可能愿意保留其号(汉寿)呢?
其四,“既改葭萌为汉寿,因即以封帝。”认为将葭萌改为汉寿后就以之分封给了关羽。然而史无可考,当属臆断。
由此可见,认为关羽两次受封,多为臆断,而未见诸史著。即“两地说”是不对的。
六、“两地皆非”说(“亭名说”)
据前文考证,我们已经指出了“武陵说”“葭萌说”“两地说”的错误,而且指出据汉制“亭侯不得袭用县名”,“亭侯”所对应的封地应为“亭”而不能为“县”,即汉寿当为亭名。事实上该观点,前贤也多有述及。
唐刘禹锡在《汉寿城春望诗》 中自注汉寿是“古荆州刺史治亭”,前文已述武陵之汉寿是汉代荆州刺史的治所,可见刘禹锡认为“汉寿”是“古荆州刺史治”下面的一个“亭”。宋洪迈在《容斋随笔》卷八 中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汉寿乃亭名”。又,王先谦曰:“汉寿县三国吴改曰吴寿(见沈志),晋志仍曰汉寿,献帝封关羽汉寿亭侯当即县亭 ”,即虽然王先谦持“武陵说”,但他也认识到“献帝封关羽汉寿亭侯当即县亭”。即“汉寿”是汉寿县�Y的一个“亭”。
此外,沈家本也认为“汉寿,乃亭名也” 。盛巽昌在《三国演义补证本》 第二十六回也旁批曰“按,汉寿只是亭名”。卢弼更是指出:“武陵之汉寿为县名,非亭名,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恐别有汉寿亭不可考耳” 。
综上,我们认为:其一,据汉制,亭侯之封地当为亭,故“汉寿亭侯”�Y的“汉寿”是亭名,而非县名,因此该汉寿是汉寿亭,而非武陵之汉寿县,也非蜀地之汉寿县。二,可能由於该汉寿只是“亭”这一行政级别较小的单位,而史料又缺乏详细的记载因此该汉寿亭的具体方位,现已无从查考。
刘禹锡、胡应麟和王先谦虽持“亭名说”,但都坚持认为“汉寿亭”是武陵之汉寿县或蜀地之汉寿县下一亭。然而,既然主张“汉寿”是亭名,则当从史料中查找何处有亭其名为汉寿,今据史料未见武陵之汉寿县及蜀地之汉寿县其下有亭名为汉寿,则不可臆断汉寿亭必在武陵抑或必在蜀地。
结论
“汉寿亭侯”应为汉寿之亭侯,即“汉寿”为地名说是正确的。
历史上曾有两个汉寿:一为蜀地之汉寿。以前叫做葭萌县,后刘备据蜀后改名为汉寿县,晋朝灭蜀后又改名为晋寿县,江左时期改名晋安,隋朝又改回汉寿旧名。一为武陵之汉寿。以前叫做“索”,汉顺帝阳嘉三年改名“汉寿”,三国时期吴国将其改名为“吴寿”,晋灭吴后,又将其改回“汉寿”。这两个汉寿的行政级别都是县。据汉制,县侯、乡侯、亭侯的封地对应的行政级别是不同的,亭侯对应的封地应为“亭”,且据汉制“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而无论是武陵之汉寿还是由葭萌改名而来之汉寿,均为县名,与汉制不符。所以“葭萌说”和“武陵说”都是不正确的。
有人提出“两地说”认为关羽曾先后两次受封,但所述多属臆断,无可信史料支撑,故“两地说”亦非。
在辩驳“武陵说”“葭萌说”和“两地说”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两地皆非说”,即关羽所封的“汉寿”既不是武陵的汉寿县也不是蜀地的汉寿县。据汉制,该“汉寿”应为“亭”,是亭名,即主张“亭名说”,且该观点前贤也多有述及。至於该“汉寿”的具体方位,我们认为应其是“亭”这一行政级别较小的单位,而史料又缺乏记载,故已无从稽考。但是“汉寿”是“汉寿亭”,而非“武陵之汉寿县”也非“蜀地之汉寿县”这一点是应该明确的。且因未见有史料记载武陵之汉寿县及蜀地之汉寿下有亭名为汉寿,故不可臆断汉寿亭必在武陵之汉寿县或必在蜀地之汉寿县。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